多形性腺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肿瘤 > 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  

目录

  1. 疾病分类
  2. 疾病别名
  3. 疾病概述
  4. 疾病描述
  5. 症状体征
  6. 疾病病因
  7. 病理生理
  8. 诊断检查
  9. 治疗方案
  10. 疾病预防
  11. 注意事项
  12. 参看

疾病分类

肿瘤科口腔科  

疾病别名

泪腺混合瘤  

疾病概述

临床表现: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2.最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小诞腺及颌下腺,其他部位如唇、舌、腭粘膜等口腔粘膜诞腺较少见。舌下腺多形性腺瘤罕见。3.肿瘤生长缓慢。4.恶变时可出现迅速增大,疼痛,肿块固定,或伴有面瘫,表面皮肤破溃等症状

体检:1.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实质肿块,表面光滑,或是结节状,质中或偏硬,边界清楚,无粘连可推动。2.腮腺多形性腺癌大多位于耳屏前,耳垂周围的腮腺浅叶内,位于深叶者仅占10%。3.位于下颌骨后凹或升支内侧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可呈哑铃状,活动度差,并可向软腭、咽侧壁隆起。

治疗:1.诞腺多形性腺瘤不应做术前切取活组织检查,应在术中做冰冻切片明确病理诊断。2.术中需注意不要切破包膜,更不要做分块切除,以免肿瘤细胞种植引起术后复发。3.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4.颌下腺多形性腺瘤行包括颌下腺的颌下三角清扫术。5.小涎腺多形性腺瘤应在肿瘤外线0.5cm处连同表面粘膜一并切除。6.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应将切口瘢痕、周围皮下组织,以及含有肿瘤结节的肌肉、残留腺体全部切除。  

疾病描述

组织学上,泪腺混合包含双层腺管上皮,同时含有异常的基质成分,如脂肪、纤维软骨组织等,因此称为“混合瘤”,肿瘤有完整包膜。多见于中年人、男性,一般单侧受累。  

症状体征

1、发病缓慢,表现为眼眶外上方相对固定包块。眼球受压向内下方移位,由于肿瘤生长缓慢,病人可无符视或疼痛。

2、触诊时,局部可扪及实质性包块,无压痛

3、CT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以及泪乳窝骨质侵蚀。

4、在高龄患者,压考虑恶性混合瘤,其生长较快,并有明确的骨质破坏,应注意鉴别诊断。  

疾病病因

无特殊。  

病理生理

无特殊。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应尽可能连同包膜万着切除,包膜残留或破裂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疾病预防

无特殊。  

注意事项

1.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

2.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

3.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