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尿路感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下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一般指的是膀胱炎尿道炎,因为从生理解剖而言,下尿路指的就是膀胱尿道。具体到膀胱炎,其病因可能是多种微生物所致,但细菌性膀胱炎尿道炎则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可为尿急、尿痛、尿频,一般没有全身症状,主要是抗感染治疗。

下列就较为常见的下尿路感染类型做分节简单介绍。

目录

  1.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1. 病理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鉴别诊断
    5. 治疗
  2. 慢性细菌性膀肤炎
    1. 病理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治疗
  3. 尿道炎
    1. 淋菌性尿道炎
    2. 非淋菌性尿道炎
  4. 参看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acute bacterial cystitis )女性多见,且25 %一30 %的病人年龄在20 一40岁。因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外口畸形常见,如处女膜伞、尿道口处女膜融合;会阴部常有大量细菌存在,只要有感染的诱因存在,如性交导尿、个人卫生不洁及个体对细菌抵抗力降低,都可导致上行感染。很少由血行感染及淋巴感染所致,男性常继发于其他病变,如急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包皮炎尿道狭窄、尿结石、肾感染等。也可继发于邻近器官感染如阑尾脓肿。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

病理

浅表膀胱炎症多见,以尿道内口及膀胱三角最明显。病变仅累及粘膜、粘膜下层,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片状出血斑、浅表溃疡或脓苔覆盖。显微镜下见多数白细胞浸润。炎症有自愈倾向,愈合后不遗留痕迹。若治疗不彻底或有异物、残余尿、上尿路感染等情况,炎症可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有尿痛、尿频、尿急,严重者数分钟排尿一次,且不分昼夜。排空后仍感到尿未排尽。病人常诉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甚至不敢排尿。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血尿,甚至有血块排出。可有急迫性尿失禁。全身症状不明显(这一特点常作为与上尿路感染的鉴别),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当并发急性肾孟肾炎前列腺炎附睾炎时才有高热。在女性常与经期、性交有关。男性如有慢性前列腺炎,可在性交或饮酒后诱发膀胧炎

诊断

耻骨上膀胧区可有压痛,但无腰部压痛。在男性,可发现并发的附睾炎,检查附睾有压痛;如有尿道炎,可有尿道脓性分泌物。男病人还应注意有无前列腺炎良胜前列腺增生。在女性应注意有无阴道炎尿道炎膀胱脱垂或憩室,检查有无处女膜及尿道口畸形,尿道旁腺感染积脓。

尿沉渣检查白细胞增多,也可有红细胞。应作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典型病例常获得阳性结果。肾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急性感染期禁忌作膀胱镜检查及尿道扩张。尿道有分泌物应作涂片细菌学检查。

鉴别诊断

膀胱应与其他以排尿改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鉴别,包括阴道炎尿道炎等。阴道炎有排尿刺激症状伴阴道刺激症状,常有阴道分泌物排出且恶臭。尿道炎有尿频、尿急,但不如膀胱炎明显,有尿痛,无畏寒发热,有尿道脓性分泌物;常见致病原为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和滴虫等。

治疗

治疗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并可用颠茄阿托品地西泮,膀胧区热敷、热水坐浴等解除膀胱痉挛。

抗菌药物应用,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近年,对于女性无并发症的单纯性膀胱炎,可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采用3 日疗法,疗效与7 日疗程相似且副作用少、费用低。

绝经期后妇女经常会发生尿路感染,并易重新感染。雌激素的缺乏引起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和致病菌的繁殖增加常是感染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替代疗法以维持正常的阴道内环境,增加乳酸杆菌并清除致病菌,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慢性细菌性膀肤炎

慢性细菌性膀胱炎(chronic bacterial cystitis )常是上尿路急性感染的迁移或慢性感染所致,亦可诱发或继发于某些下尿路病变,如良胜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狭窄、膀肤结石或异物、尿道口处女膜融合、处女膜伞、尿道旁腺炎等。

病理

膀胱粘膜苍白、变薄或肥厚,有时呈颗粒或小囊状,偶见溃疡。显微镜下可见固有膜内有较多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当炎症累及肌层使逼尿肌纤维化,膀肤容量可缩小。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尿频、尿急、尿痛,并有耻骨上膀胧区不适,膀肤充盈时疼痛较明显。尿液混浊。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必须考虑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原因,否则难以彻底治疗。

男性应作直肠指检了解前列腺有无病变,并作阴囊阴茎、尿道口检查,排除生殖道炎症尿道炎症或结石。女性应了解尿道外口、处女膜有无畸形,有无宫颈炎阴道炎前庭腺炎等。注意有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尿沉渣检查有少量白细胞,可有红细胞。尿细菌培养可阳性,如多次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应考虑与泌尿系结核鉴别。

B 超、排泄性尿路造影等能帮助了解有无尿路畸形、结石或肿瘤膀胱镜检查可见脓尿、脓苔、膀胱粘膜充血、水肿或小梁,有时见憩室、结石、异物或肿瘤。由于腺性膀胧炎、间质性膀胧炎、膀肤原位癌都可表现为反复的膀胱刺激症状,有时难以与慢性膀胱炎区别,膀胱镜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应用抗菌药物,保持排尿通畅,处理诱发尿路感染的病因,必要时需手术纠正,如处女膜成形术等。病程较长,抵抗力弱者,应全身支持,增进营养。

尿道炎

尿道炎(urethritis )是指尿道炎症,可有多种因素导致,这里主要指通过性接触传播途径,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体所导致的急性尿道炎慢性尿道炎,属性传播疾病。

淋菌性尿道炎

淋球菌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粘膜。淋球菌为革兰阴性的奈瑟双球菌。人是淋球菌唯一天然宿主,有易感性,发病后免疫力极低下,可再度感染。淋菌性尿道炎(gonorrheal urethritis )主要由性接触直接传播,偶尔也通过带淋球菌的衣裤、毛巾、浴盆、便桶和手等间接传播。患淋病的孕妇分娩常是新生儿感染的原因。近年,性病病人数有上升,其中以男性淋菌性尿道炎尤为突出,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和影响。

临床表现:淋球菌急性感染后,经过2 一5 日潜伏期发病。感染初期患者尿道口粘膜红肿、发痒和轻微刺痛。尿道排出多量脓性分泌物,排尿不适。病情发展可使粘膜红肿延伸到前尿道全部,阴茎肿胀,尿频、尿急、尿痛明显,有时可见血尿。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呈急性炎症反应。及时治疗者大约1 周后症状逐渐减轻,尿道口红肿消退,尿道分泌物减少而稀薄,排尿正常,1 月后症状可消失。部分病人可继发急性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治疗未愈者可形成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反复发作还可引起炎性尿道狭窄。

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不洁性交史,尿道分泌物涂片可在多核白细胞内找到成对排列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在慢性期,淋球菌潜伏于腺、窦及前列腺等处,因而不易找到。尿三杯试验以第一杯脓尿最明显。

治疗: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主,亦用头抱曲松(菌必治罗氏芬)、大观霉素淋必治)。感染初期使用菌必治250 mg ,肌注,一次剂量,后口服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

复方磺胺甲恶唑,一般7 -14 日为一疗程。若病情较重,合并生殖系感染,应适当延长抗菌药物的疗程。淋菌性尿道狭窄的处理以定期逐渐扩张尿道为主,同时给予抗菌药物,必要时作尿道口狭窄切开,广泛性前尿道狭窄可用尿道膀胱镜作尿道内切术。配偶应同时治疗。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为主,亦有滴虫、单纯疤疹病毒、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包皮杆菌等,通过性接触或同性恋传播,比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高,在性传播性疾病中占第1 位。

临床表现:一般在感染后1 一5 周发病。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和分泌少量白色稀薄液体,有时仅为痴膜封口或裤档污秽,常见于晨间。在男性,感染可侵犯附睾引起急性附肇炎,亦可导致男性不育。

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不洁性行为的接触传染。清晨排尿前取尿道分泌物作衣原体支原体接种培养。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淋菌性尿道炎可以在同一病人同一时期中发生双重感染,因症状相似,鉴别诊断应慎重。尿道分泌物涂片每高倍镜视野下见到10 - 15 个多核白细胞,找到衣原体支原体的包含体,无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据此可与淋菌性尿道炎相鉴别。

洽疗:常用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红霉素等治疗,配偶应同时治疗,以兔重复感染。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