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反应时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它与我们通常听说的动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有差别的。具体地来说,以蹲距或起跑为例,如果我们把运动员手开始离地作为个体外部反应的开始,那么反应时就是指发令枪响到运动员手开始离地这段时间。而运动员手离地后所跑完50米所需的时间则不属于反应时,应把它归纳为运动时间。整个动作完成所需的时间则为反应时与运动时间之和。  

目录

  1. 影响因素
  2. 研究历史
  3. 影响因素
    1. 刺激变量的影响
    2. 机体变量的影响
  4. 实验方案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影响因素

反应时依赖于许多因素,如刺激的种类、强度及个 体的因素(练习程度、适应水平、定势、动机和情绪)等。  

研究历史

反应时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至1796年,英国格林威 治天文台台长N.马斯基林在观察星体通过子午线时首先 发现反应时的个别差异。1822年德国天文学家F.W.贝塞 耳对此现象加以认真研究,确定了人差方程式,1850年 H.von赫尔姆霍茨用反应时测量了神经传导的速度。此后 100多年来又对反应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常把反应时作为一种指标来 分析人的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 等各种心理活动。反应时在实际应用中也较广泛,它是 某些职业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确定汽车司机、飞行员、宇航员及运动员等的心理生理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因素

刺激变量的影响

1.刺激类型的影响

人类各种感觉的反应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如下:

触觉 听觉 视觉 冷觉 温觉 嗅觉 味觉 痛觉

117-182/120-182/150-225/150-230/180-240/210-300,308-1082,400-1000

人类同一种感觉,刺激部位不同,反应时也不同.如视觉刺激离中央窝越远,反应时越长;鼻侧刺激的反应时比颞侧短.

2.刺激强度的影响

刺激越强,反应越快.如光强,空间面积,作用时间,刺激的联合与累积.

3.刺激的复杂程度的影响

如刺激数目越多,任务越难,反应时越长.

4.刺激呈现方式的影响

如对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刺激的判断时间不同.对运动刺激的反应快于静止刺激的反应;个别情况下,刺激终止的反应比刺激开始的反应快;刺激减弱的反应比刺激增强的反应快.  

机体变量的影响

1.适应水平

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的问题.适应对反应时有显著影响,如视觉的明适应使视觉刺激的反应时变慢,而暗适应反应时加快.其他感觉也存在类似问题.

2.准备状态

指机体对某种行为作出准备的情况.准备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会使反应时延长.如中村以1秒,1.5秒和2秒作为预备时间的三个水平,对蹲踞式起跑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1.5秒时,运动员的起跑速度最快.

3.练习次数

在一定范围内,练习次数越多,反应越快,直到一个极限而稳定下来.反应越复杂,练习效应越显著.

4.定势作用

当被试的注意力倾向与即将出现的刺激时,反应时延长;当注意力倾向于即将发出的动作时,反应时缩短.

5.额外动机

受惩罚时反应时最快,受奖赏时稍慢,正常情况下最慢.

6.年龄因素

在25岁前,反应时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快;在25到60岁这一年龄段,反应时保持稳定;60岁以后明显变慢.

7.个别差异

不同被试之间存在差异;同一被试在不同的时间也存在差异.

8.心理不应期的影响

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要求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的时候,若两刺激间隔短,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比较长,这种反应时间的推移叫做心理不应期.  

实验方案

根据对反应时的测定,我们不仅可以比较不同个体间反应速度的快慢(通常情况下,反应时短者反应速度更快),我们还可据此来对个体在反应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进行推断。  

实验目的

对个体在反应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进行推断  

实验方法

用计算机屏幕上给大学生呈现不同的故事情节。

在每一故事情节之后,立即呈现20个单词,其中有些单词在故事中出现过,而有些则没有。但所有的这些单词都与所看到的故事情节相关,它们只是相关的程度不同而已。他们要求被试根据单词在故事中出现过与否,按"是"或"否"键来判断。出现过则按"是",反之则按"否"。  

实验结果

Yekovich和Walker推论说,如果被试采取相关策略的话,那么他们在判断那些与主题相关程度高的单词时所花时间比判断那些与主题相关程度较低的单词时花时间要少,也就是说,前者反应速度更快。因为对后者而言,被试不得不认真权衡这些低相关的单词是否真正来自所见到的故事之中,因而所花时间也就较多些。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对前者进行判断的平均反应时697毫秒,而对后者则是852毫秒。这一结果证实被试确实采用了相关策略。

对个体反应时的测定,受到测量工具,刺激的属性以及个体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以往的测量中,由于个体认知操作速度很快,从1毫秒到250毫秒不等,人们很难对它进行精确测量。现在,人们通常可达到15毫秒的精确度,甚至更高。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对反应时的比较和分析。另外,反应时的测定还受刺激的呈现方式、强弱度、个体准备状态等因素影响。因而,在测定时要注意保持实践条件的一致。因为精确的测量是科学分析和正确决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