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感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医院内感染

原无感染又不在传染病潜伏期的病人入院后在医院内受到的感染。简称院内感染。这种感染不仅使病人的病情加重,而且延长住院日期,增加治疗费用,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可引起残疾或死亡。

目录

  1. 定义
  2. 分类
  3. 发生原因
  4. 病原
  5. 类型和部位
  6. 特点
  7. 传播途径
  8. 治疗和预防

定义

医院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I)广义地说,它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狭义地讲,它是指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非已处于潜伏期的,而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无论受感染者在医院期间或是出院以后出现症状。新的诊断标准将医院内感染定义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内感染。

病人出院后可将院内感染的病原体特别是耐药性细菌带到家庭和社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并且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因此院内感染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同的国家、地区、医院可有很大的差别,与收容的病种、医疗水平、对院内感染重视的程度及所采取的消毒隔离和预防措施有关。根据美国的统计,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为5~10%。根据中国对21所医院共11295例病人的调查,其发生率为8.4%。  

分类

按病原体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医院内感染、外源性医院内感染

按感染传播途径分为:交叉感染自身感染、母婴感染

按感染的部位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切口感染

按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分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革兰阴性球菌感染、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真菌感染  

发生原因

与医院环境和病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①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肝硬变肿瘤等病人常有免疫功能缺陷,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②与手术治疗和医疗器械的应用有关。导尿、静脉插管血液透析、各种手术、脏器移植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等,使院内感染明显增加。③各种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放射治疗等的应用,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④医院内广泛使用各种抗生素,造成人体正常菌丛紊乱,也可引起条件致病菌耐药菌的感染(条件致病菌指可寄生于正常人体但不致病,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应用抗生素使人体正常菌丛紊乱时,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⑤医院内的环境,如空气、尘埃、床单、衣服、尿布、食具等,常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严重污染。若这些物品或环境因素未经严格消毒,其中所含的病原体便可引起院内感染。  

病原

多数为细菌,约占90~95%。其次为病毒真菌寄生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绿脓杆菌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鼠伤寒杆菌链球菌、军团杆菌等。病毒有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真菌有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等。寄生虫有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疟原虫等。  

类型和部位

多为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脑膜炎输血感染和败血症等。  

特点

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一般对常用抗生素耐药。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减低。因而治疗困难,疗效差。  

传播途径

最常见的是接触传播,由病人之间或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引起。其次为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未经彻底消毒的物品,如医疗用具、衣服、床单、尿布、食具等传播。此外还有空气飞沫传播的多种病毒和细菌,如麻疹病毒、流感病毒、水痘病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则可通过输血、血制品及不正规的注射而传播。少数病原体可经昆虫传播。  

治疗和预防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治疗,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药物,以求消灭院内感染源。医院应建立预防和管理院内感染的专门机构,制定预防方案和措施,并监督方案的实施。对院内各级人员进行经常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培训。要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应研究原因,制定对策。此外,医院内应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包括合理的建筑及病区设置、病人入院的清洁和出院的终末消毒、传染病人的隔离、污染物品及病人排泄物的消毒处理、接触病人者(包括医生、护士、卫生员和探视者)的处理等。并须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的筛选。防止滥用抗生素,以防耐药菌的产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