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周围性面瘫

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  

目录

  1. 临床症状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3. 病因
  4.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5.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症状:

临床症状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味觉丧失。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但多双侧性,有对称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分离现象。

2、各种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多有原发病的特殊症状及病史。

3、颅后窝肿瘤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大多起病较慢,且有其他颅神经受损或原发病的表现。  

病因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病变 耳部带状疱疹、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

(2)耳源性疾病 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3)肿瘤 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颈静脉球肿瘤。

(4)外伤 颅底骨折、面部外伤。

(5)中毒酒精中毒

(6)代谢障碍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7)血管机能不全

(8)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面瘫的治疗,中枢性麻痹应针对病因,周围性麻痹应根据病程的早晚采取相应的措施。

周围性麻痹的早期治疗,目的在于设法恢复神经的功能,方法包括:针灸、减压术、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神经交叉吻合术和神经搭桥术等。周围性麻痹的后期治疗,目的在于设法纠正畸形和改善功能,用于经早期治疗后,常时间随诊观察,恢复不满意,或确认恢复无望的病例。

后期整形手术有静力支持和动力支持两种方法,畸形程度严重者,尚需配合辅助性手术,以增强疗效。

⑴ 静力支持法:利用植入皮下的强韧筋膜条,牵紧瘫痪部位,以达到颏面两侧在静力状态下的平衡对称,使畸形得到改善,但无自主表情活动。此型手术简便易行,效果也较可靠,故一般较常采用,名为筋膜条悬吊术

⑵ 动力支持法:利用肌肉的转移和移植,不仅能达到静力状态下的平衡,并能恢复一定的自主表情能力。有肌瓣、肌瓣筋膜条、骨骼肌等的转移和移植等手术方法。

面瘫注意事项

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面部要持续保暖,不能用冷水洗脸,外出时可戴口罩,睡眠时勿靠近窗边,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服用药的患者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

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拍或4个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忌食寒凉、辛辣刺激性食物。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症状:

(1)面肌纤维性痉挛 患侧出现小而快速的、部位不恒定的肌肉抽搐性收缩,常伴有瞬目运动增多。

(2)面肌痉挛 是一种无痛性、有规则的阵挛性面部肌肉抽动,常局限于眼睑或口角,痉挛可因说话、吃饭、精神紧张疲劳而加重,每次痉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3)面肌联合运动 有的患者出现张口、示齿、鼓腮、吸吮时眼也跟着闭合变小,相反当闭眼时,口角也牵拉闭合,这就是面肌联合运动,是面神经受损后,其髓鞘恢复不良所致。0通过服药,神经完全修复后,症状可以消失。

(4)鳄鱼泪症候群 此现象多出现在面瘫后数周或数月,患者吃食物时,患侧即有眼泪流下,甚至只是看到或想到可口的食物时,也会泪水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