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腺病
中医宝典 > 阴道腺病
阴道腺病是指阴道壁和阴道部宫颈的表面或粘膜下结缔组织内出现腺上皮或腺黏液分泌物。Sanberg(1968)在成年妇女尸检中发现41%阴道内有小的腺形病灶,而临床并未发现。
目录 |
病因
1,患者在胚胎8-18周,接触过母体服用大剂量合成的雌激素——乙茋酚。
2,多见于青春发育期,说明青春期卵巢功能建立产生雌激素,可促使阴道腺病的发生。
3,硷性的阴道环境,适宜腺病的发生。阴道感染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等,可促使潜伏的阴道腺病出现临床症状。
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DES(乙茋酚)史,可作诊断的参考。对白带增多、阴道血性分泌物或性交痛等症状,应追查原因。
2,妇科检查:对整个阴道和宫颈进行仔细查看,注意阴道壁有无红斑、溃疡、结节和息肉状突起。触诊为重要检查,可证实阴道横脊及其后面的硬结、溃疡,也可触到阴道黏膜下的硬结。
3,细胞学检查:对可疑患者,在阴道壁病变部位作刮片,在阴道上部作环形刮片或四相刮片。宫颈刮片应分别采取。如发现有黏液柱状细胞或鳞化细胞,即提示阴道腺病。
4,阴道镜检查:一般认为这是诊断阴道腺病的可靠方法。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腺病的诊断率占91%。阴道镜检查对阴道腺病的随访观察、早期发现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变有较大帮助。
5,活组织检查:是阴道腺病的确诊依据。如阴道检查发现有上述异常病变时,应做多处活检。
预防和处理
1,妊娠期,尤其孕8周以前,避免滥用合成雌激素,以减少和防止阴道腺病的发生。
2,对宫内有过DES影响的妇女,应按上述步骤进行检查,并加强随访。
3,对无症状,活检证实为良性的阴道腺病者,不需治疗,但应半年复查一次。
4,增加阴道酸度。采用局部冲洗、坐浴或涂撒缓冲粉剂,维持阴道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