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菔子
中医宝典 > 菜菔子
菜菔子就是生萝卜子。相传在唐太和年间(公元827- 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侣将萝卜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乾隆庚午年(公无 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
药材性状
种子类圆形或椭圆形,略扁,长2~4毫米,宽2~3毫米。种皮薄,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深灰棕色,放大镜下观察有细密网纹,种子一侧现教条纵沟,一端有黑色种脐。子叶2片,乳黄色,肥厚,纵褶,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药理作用
增强回肠收缩力;抑制胃排空;镇咳,祛痰;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等。
功能主治
顺气通便,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并有一定减肥功效。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量用法
煎服,4.5~9克。
功效:很好的减肥功效,美容养颜,降脂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