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肿瘤 > 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

疾病名称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  

目录

  1. 临床表现
  2. 诊断方法
  3. 治疗措施
  4. 病因原理
  5. 病理改变
  6.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肾盂输尿管肿瘤移行细胞癌最为常见,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等与膀胱肿瘤相似。在我国肾盂移行细胞肿瘤发病率高于国外报告。在肾肿瘤中肾盂一般占10%以下,而我国第三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统计占24%。尿路上皮器官发生肿瘤的机会不等,以膀胱肿瘤最为常见,其他器官较少。我国上尿路上皮肿瘤多于国外报道。尿路上皮器官肿瘤接触的致癌物质是相同的,尿路上皮肿瘤有多器官发病倾向,常是顺尿流方向发病,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统计占92%,逆尿流方向发病仅占8%。文献报告上尿路肿瘤30%~50%以后发生膀胱癌,而膀胱癌发生上尿路肿瘤机会为2%~3%。膀胱泌尿器官中容量大,尿液停留时间长,水解酶激活致癌质成分,因此其发生肿瘤的机会远高于其他器官,在膀胱癌切除的标本里10%输尿管末端有原位癌。因此可以设想若膀胱癌病人生存更长些,则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上尿路癌的病例。  

诊断方法

1.排泄性泌尿系造影:可见充盈缺损,应与尿酸结石、基质石鉴别,有时缺损可因血块所致。肾实质肿瘤和囊肿均可能见肾盂肾盏充盈缺损,有时需配合B超和CT方可确诊。肾盂小的缺损可能因肾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肿瘤可引起输尿管不显影,尤其是输尿管肿瘤时,有统计肾盂癌不显影时l/3系高期即浸润性癌,输尿管癌引起不显影时60%~80%为浸润性。肾积水占35%,输尿管有充盈缺损而发现肾积水者占20%。泌尿系造影正常者85%为低期的肿瘤。

排泄性泌尿系造影不良时应配合逆行性造影或其他检查。

2.逆行性泌尿系造影:其重要性为:①造影更清晰,尤其是排泄性造影显影不良时;②可能见到病侧输尿管口喷血,下端输尿管肿瘤向输尿管口突出;③直接收集病侧尿行肿瘤细胞学检查或刷取活检;④膀胱镜检查以除外膀胱内肿瘤。

逆行造影时,肾盂内注入过多对比剂可能遮盖小的充盈缺损,输尿管造影必须使全输尿管充盈方可明确诊断。球状头(bulb)导管输尿管造影,其输尿管导管头似橄榄或橡子块,插入输尿管口荧屏下注入对比剂,可见肿瘤推向上方,输尿管下方扩张如同“高脚杯状”,如系结石则下方不扩张,浸注性肿瘤表面不光滑,尿石并发水肿时可误诊。有时尿石可合并肿瘤。输尿管息肉常表现为表面光滑的长条状充盈缺损。可有分支。

输尿管肿瘤时可使以下导管弯曲或呈圈状。如插管通过肿瘤可发现其上方为清尿,而导管旁边流出的为血尿

造影时必须防止带入气泡造成误诊。

3.刷取活检:当临床怀疑肿瘤而细胞学检查阳性者,可在静脉注入对比剂后,选择可疑的部位刷取活检,小刷子通过F5导管,组织可附在刷子毛上,取出刷子后输尿管导管流出液内可能有小组织碎块,用少量盐水反复冲洗,收集液体作检查。输尿管导管应留置过夜后拔出。

4.超声检查:可以区别结石与软组织病变,肿瘤与坏死乳头、血块、基质结石等难以鉴别。输尿管病变超声检查不可靠。

5.CT:可区分肾盂肾盏内移行细胞癌和肾癌。肾盂癌表现为①肾盂内实性肿物有或肾盏呈球状,肾窦脂肪移位和受压;②注射对比剂后增强不明显;③肿瘤旁对比剂充盈的曲线;④肾实质增强延伸(肿瘤大影响引流时);⑤保留肾外形。

6.肾动脉造影:可发现肾内动脉变细或阻塞,常说明已有浸润。直径3cm以上可见到肿瘤出血

7.输尿管镜和肾盂镜:可能用于诊断和治疗。肾盂镜可能引起肿瘤移植,其实际价值尚难作结论。

8.核磁共振:可用于鉴别肾癌和肾盂癌,亦可用于输尿管病变诊断,并可免用造影剂(对造影剂过敏者)。如能开发应用对比剂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9.细胞学检查:分化良好的低期肿瘤80%假阴性,而分化不良的肿瘤60%阳性或高度怀疑。  

治疗措施

肾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切除包括膀胱壁段已有50年历史,

如不做输尿管全长切除则输尿管发生肿瘤的可能性高达84%,17例肾盂癌有残留输尿管者7例(41.2%)在三年内残端出现肿瘤,半数在一年内。有的认为是肾盂癌种植至输尿管,实际是因为肿瘤多发性,致癌质的作用基于种植。

近年的认识随着对肿瘤的生物学的特征的了解,肾输尿管肿瘤手术不能千篇一律。低期低级的肾输尿管癌行部分肾输尿管切除和根治手术疗效相同。高期高级癌则应行根治性手术,否则难以治愈,特别是细胞学阳性者。有主张高期高级的局限的癌病变时仍可行部分切除的手术,最后发现90%死于癌,而根治手术者死于癌仅30%。输尿管切除必须包括膀胱壁段,否则60%可发生膀胱癌。根治手术是否应行淋巴结清扫术?一般持否定态度,因为有淋巴结转移者很少自下而上超过一年的。

孤立肾或双肾同时有肿瘤者如属低期低级,尿细胞学阴性者应争取尽可能保留肾组织,高期高级者则透析下根治手术。有时对细胞学阴性低级的肿瘤行径肾盂镜检切除肿瘤。输尿管肿瘤行部分切除保留肾脏者约占20%。

肾盂癌无浸润者5年生存率40%~59%,有浸注分化不良者10%~25%。北京医科大学肾盂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60.3%。

已如前述肾盂输尿管肿瘤容易出现器官肿瘤,必须紧密随访有主张每6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一次,膀胱镜检查随访2年。

在治疗肾输尿管肿瘤时必须注意与输尿管息肉相鉴别,输尿管息肉是间叶组织上覆的一层薄的良性尿路上皮,蒂很长,且可以有分支表现光滑,细胞学阳性。组织内混有血管纤维组织,血管多的被称为“血管瘤”。严重血尿,纤维多者称“纤维瘤”。息肉多发于年轻人。  

病因原理

化学致癌的物质同膀胱癌,将在下节内详细讨论。

巴尔干半岛肾病间质性肾炎,为肾盂输尿管癌的常见病因,包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有明显的区域性,甚至村落之间有界限,发展缓慢,肾功能减退,男女发病数相似,双侧10%。曾进行环境、职业、遗传等调查,原因仍不清楚。因为容易有肾功能损伤、表浅、多发,治疗应尽可能保留肾组织。

止痛片可引起肾盂癌,近年认为acetaninophen(Tylen01)是其代谢物具致癌质。止痛片致癌常需积累超过5kg,与每日吸15支烟20年的致癌机会相似。

慢性刺激如尿石所致的炎症等可引起肾盂癌,多数为鳞癌,鳞癌患者中50%以上有结石病史。

有家族性发病现象。McCullough报告父亲和二子发生上尿路多发肿瘤,Gitte见到三兄弟多发肿瘤,先有膀胱肿瘤。家族性发病可能与梅病毒感染代谢异常和接触致癌质有关。  

病理改变

病理分期和膀胱肿瘤相似

国家抗癌协会UICC Jewett

Tis 0 原位癌

Ta 0 粘膜乳头状癌

T1 A 浸润固有层

T2 B1 浸润浅肌层

T3a B2 浸润深肌层

T3b C 浸润肌层外脂肪

T4 D 浸润附近器官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常与分期一样。决定治疗的方法和其预后。

肾盂、输尿管癌转移至附近相似相邻的淋巴结,因其淋巴引流是弥散和境界不清的,范围不定。尚可转移至骨、肾、肾上腺胰腺、脾、肝、肺等。  

临床表现

男女为2∶1,40岁~70岁占80%,平均55岁。血尿为最常见初发症状,肉眼可见,间歇性,无痛,如有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有虫样血条,有时患者表现为腰部钝痛

多数病人无明显的阳性体征,但有7%左右表现为恶液质,是晚期病例。有5%~15%可摸到增大之肾脏,可能有脊肋角压痛。有报告10%~15%无临床症状,仅在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

肾盂输尿管癌有多器官发病的性质,可能存在膀胱刺激症状即膀胱肿瘤的表现。局部扩散时可出现精索静脉曲张、后腹膜腰肌征等。鳞状细胞癌常表现为结石或感染的病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