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凝聚力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

一、定义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这里所说的群体凝聚力并非等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团结的概念,两者是有区别的。内聚力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所提倡的团结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群体的领导们有其各自的领导方式,而不同的领导方式又会对群体凝聚力的大小产生不同的影响。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和怀特(White)等人经过试验发现,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小组比采用“专制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的小组成员之间更友爱,思想更活跃,态度更积极,群体凝聚力更高。

(2)群体成员的一致性

这里的一致性是指群体成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如果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需要、共同的兴趣爱好,则成员之间的行为表现容易达成一致,群体的凝聚力就更强。应该说,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是凝聚力的基础。

(3)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群体规模过大,成员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则会相对减少,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比较淡薄,易造成意见分歧,从而降低群体的凝聚力。若群体规模过小,群体力量不足,又会影响任务的完成。因此,群体的规模,应既能保证群体的工作机能,又能维持群体的凝聚力。一般说,群体规模以7人左右为宜。

(4)外部的影响因素

外部压力也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当群体遭到外部压力时,群体成员会放弃前嫌,紧密地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外来威胁,从而有利于增强群体成员的团结精神,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5)群体成需求的满足

任何一个人参加一个群体,总希望群体能满足其一定的需求,既包括物质上的需求也包括精神上的需求。群体满足个人需求越高,对成员的吸引力就越强。

(6)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群体成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进而影响到群体的凝聚力。只强调个人成功,对个人进行奖励,势必造成群体成员之间的矛盾。研究证明,个人和群体相结合的奖励方式易增强成员的集体意识和工作责任,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三、类型

(1)自然凝聚力: 来自归属的需要;

一般来说人们都有归属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单独生活,就会萌生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而回到群体中,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这就是说群体自然而然对个人产生了一种吸引力,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就必然与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人需要交际,需要友谊和爱,需要归属和尊重。但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而言确实太小了,力量太微弱,他必然依赖一定的群体,才能更好地生活。简而言之,人有社会属性,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这就是团结的自然凝聚力。

(2)工作凝聚力:人需要依赖工作而生存;

每个人都有获得良好工作的愿望,都希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在现阶段,劳动还是作为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人们必须依赖工作而求得生存、发展,这就是团结的自认凝聚力。

(3)领导凝聚力

成功而有威望的领导者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在一个群体里,领导要经常和群体成员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群体所承担的任务,需要领导去组织、指挥,需要成员执行、完成。因此,领导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群体凝集了。一个民主型的领导者,使群体内部的意见得到良好的沟通,群体人际关系和谐,成员心情舒畅,凝聚力就强。一个专制型的领导,群体内部就不易沟通,群体成员就会感到压抑,对工作也会感到乏味和无聊,因而群体凝聚力也差。放任型的领导,对群体成员无所约束,群体凝聚力也差。一个仁慈而专断的领导,事无巨细必定躬亲,结果将是领导在时凝聚力强,领导一旦离开这个群体,群体就会陷入瘫痪,凝聚力大大减弱。因此,领导是形成群体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4)情感凝聚力

一个群体的成员长期在一起工作和学习,朝夕相处,群体内各个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彼此了解,就可能建立融洽、接纳的人际关系群体就有一种吸引力。显然,这种吸引力是以情感为基础产生的,属于情感凝聚力力,协调融洽大大人际关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各种心理需要,而且减轻了人们的紧张感。如果人们在工作中心情舒畅,就会同心协力以达到组织目标。相反,人际关系不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相互猜忌,彼此戒备,必然会内部矛盾多多,影响团队工作任务的完成,内耗增加。

四、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1)促进成员之间的自信与安全

(2)控制和调整成员之间的关系

(3)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