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学院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沈阳医学院
沈阳医学院

沈阳医学院是由始建于1949年的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后经不断变迁发展,于1987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沈阳医学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一所市属本科医学院校。

目录

  1. 学校简介
  2. 教学建设
  3. 成果展示
  4. 历史沿革
  5. 学校校训
  6. 院系介绍
    1. 公共卫生学院
    2. 外语部
    3. 体育部
    4. 信息技术中心
  7. 附属医院
  8. 学院特点
  9. 相关信息

学校简介

Bknzs.jpg

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58年升格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沈阳医学院。建校58年来,沈医人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优良传统,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人才,为辽沈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学院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建设了新校区,于2001年10月完成了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面积4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020.6万元;图书馆藏书59.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

学校面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591人,高职专科生2340人,成人脱产生149人,留学生76人。  

教学建设

办公楼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学院、信息技术中心、社会科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临床教学实验中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等教学单位。有7所附属医院,15个教学医院及16个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床位数4515张。 学校现有教职工3389人,其中校本部666人,专任教师356人,教授64人,副教授102人。硕士以上学位205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市优秀专家8人,入选省、市“百千万人才工程”30人。

现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公共事业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呼吸内科手外科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有7位院士进站工作并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与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29名硕士生导师。  

成果展示

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58项。在国际、国内公开发表论文23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篇。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4项,学校教改课题76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0项。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精品课程,全校教师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9篇。学校主办的《沈阳医学院学报》为国家执行《CAZ-CD规范》优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十余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聘请58名国外专家学者为学校名誉教授。  

历史沿革

沈阳医学院是由始建于1949年的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后经不断变迁发展,于1987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沈阳医学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一所市属本科医学院校。

沈阳医学专科学校的前身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是1949年6月,沈阳市人民政府为解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按照当时需要的缓急,首先培养护理和助产专业人员而成立的。至1950年末,护产士专业在校生462名,接受东北军区委托,从参加抗美援朝的学生中招收235人,为军队培养军医。

教学楼

1951年1月,学校更名为沈阳市卫生技术学校,1951年3月又改称为沈阳市医士学校,教职工60人。学校的主要专业是护士、化验、妇幼卫生、公共卫生和医疗专业。除了为沈阳市培养卫生技术人才外,主要是为军队培养了344名军医。这一时期师生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积极参加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等卫生防疫工作。

1952年10月,学校更名为沈阳市卫生学校。教职工130名。开设医士、公共卫生、护士、化验和司药5个专业。1954年开始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全国统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计划,学校教学开始走向正规化轨道,进入发展时期。

1955年1月1日,辽宁省政府决定将学校改为辽宁省沈阳卫生学校,由辽宁省卫生厅领导;省卫生厅将本溪钢铁公司医士学校和本溪市卫生学校并入辽宁省沈阳卫生学校。重点培养卫生医士、医疗医士和护士。这一时期学校成为辽宁省重点中等卫生学校。1956年在校生1260名,教职工265人。

1958年3月,学校隶属关系由辽宁省下放给沈阳市。同年4月市卫生局将校名改为沈阳市卫生学校。

1958年8月,经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学校升格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60年9月沈阳市中医学校并入,成立了基础部、医疗系、卫生系和中医系。1961年沈阳市医院(现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改为学校附属医院,并成立12个临床教研组。

1963年8月,沈阳市卫生局将医专改为中等卫生学校。从1963年9月到1978年,学校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及恢复建设时期。1977年,学校在间隔十年后,正式恢复了三年制中专教育三个专业的招生。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沈阳市卫生学校基础上改建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

1987年5月,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医学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医学院。

沈阳医学院成立后,抓住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机遇,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估。这标志着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的台阶,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的历史时期。  

学校校训

沈阳医学院的院训是“博学洁行、厚德济世”。

校训

建校58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秉承“博学洁行,厚德济世”的校训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品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朴实”的高素质人才。

沈阳医学院的院训是“博学洁行、厚德济世”。

“博学”: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庸》也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论述,意思说学习是自我修养的第一步。“博”意味着博大宽容,用来勉励广大师生要努力拓宽知识视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掌握精深的专业技能,惜时如金,发奋钻研。

“洁行”:语出《史记.伯夷列传》,“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史记.屈原列传》也有“洁行”之表述,讲的是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宁可舍弃生命,也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洁行”即“志洁行廉”,用来激励广大师生志存高远,品德圣洁,操守廉正,行为规范。

“厚德”:语出《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为推崇、崇尚,“德”指品德和操守。“厚德”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做到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无所不载。

“济世”典出《后汉书.费长房传》“悬壶济世”。古有“小医治病,中医救人,大医济世”之表述。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论及“古之大医者,悬壶济世”。“济世”就是告诫广大从医者“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即要像毛泽东主席指出的那样,“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博学洁行,厚德济世”就是激励全院师生树立崇高理想,培育高尚品格,追求渊博学识,谨记职业操守,践行救死扶伤。

校训凝炼了沈医的办学方向和治学理想,蕴含了医学教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凸显了我院教育特色,更体现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价值追求。  

院系介绍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学院由7个教研室(中心)和两个行政科室组成。分别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儿童少年卫生学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毒理学教研室、管理学教研室、公共卫生检验中心,教务科和学生科。另外,还设有卫生毒理学研究室、伤害预防研究中心、营养食品研究中心。设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1所,包括辽宁省、沈阳市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老年管理及养护机构。  

外语部

外语部成立于2001年11月,其前身为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是学院公共外语基础教学单位,承担全院本科各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学院的工作理念是“共创和谐,赏析英语”。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把外语部办成教学特色明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手段现代的外语教学单位。加强外语部的凝聚力和整体实力,以高职称教师为学科带头人,高学历教师为骨干,年轻教师为主体,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较为合理的专业素质过硬、文化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学院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重点,抓好英语教学工作;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为目的,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为保证,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体育部

体育部是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执行部门,负责全院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运动竞赛工作,并监测全院学生体质健康动态。

体育部下设两个教研室,一个办公室。现有在职教职工18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形成了太极拳为基础,选项课为拓展,游泳课为特色的课程模式。体育部教师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参编、主编教材;发表多篇论文、学术著作;获得各类学术奖励7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文件精神,学生体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信息技术中心

信息技术中心是2002年6月经学院研究决定成立。是学院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现代化高等院校的重要时期组建的。信息技术中心属于处级建制,实行主管院长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信息技术中心由原计算机教研室、数理教研室、电教中心、网络中心四个单位合并组建而成,下设:系办公室、计算机教研室、网络室、数理教研室、电教室。中心现有计算机实验室6个、网络中心控制室1个,多媒体教室25个,物理实验室2个。学生用于实验实习的微机数量690台,计算机台数与学生比例达100%。  

附属医院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位于沈阳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平区,是一所担负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36年,时称奉天市立医院。解放后改为沈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沈阳医专附属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400平方米,编制床位550张,实际开放床位520张,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五官等临床一级科室17人,二级科室22个,医技科室12个,教研室7个。附设有沈阳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沈阳市变态反应疾病防治中心、沈阳市围产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市疑难病理会诊中心、沈阳市气管炎、顽固性哮喘治疗中心。  

学院特点

教育教学亮点:

病原生物学和生理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为省级优秀课程,病理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营养与食品卫生6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19项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获2005年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参编教材91部。

学科建设亮点:

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病原生物学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

校级重点学科:10个。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呼吸内科及手外科学。

市级重点医疗科系:奉天医院手外科和呼吸内科。沈洲医院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

沈阳市科普基地:人体科学展览馆

沈阳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7名院士受聘学院名誉教授  

相关信息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146#

附:学校周边公交线路

141、236、255、290、157(原338)、326、381、382、393路 沈阳医学院站

131、138路 医学院(四台子)始发站

辽宁大学一览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医学院|大连海事学院|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医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渤海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化工学院|辽宁工业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