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软组织劳损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颈部软组织劳损

颈部软组织劳损,是指颈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后产生炎症、痉挛、粘连、钙化,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障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上班一族、工地工人等由于长期不活动颈部肌肉或过度活动,都可出现本病,尤其是长时间面对电脑的上班一族,埋头干活的工人,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容易发病。

目录

  1. 病因病理
    1. 急性外伤
    2. 慢性姿势性损伤
    3. 气候环境变化
  2. 临床表现
    1. 损伤的部位
    2. 主要表现
  3. 诊断
  4. 鉴别诊断
    1. 枕神经痛
    2. 颈椎病
    3. 颈椎间盘突出症
  5. 治疗
    1. 西医治疗
    2. 中医治疗
  6. 患者注意事项
  7. 参看
  8. 参考文献

病因病理

急性外伤

外伤对颈部的直接打击,头颈部肌肉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扭转、屈伸过度强烈,导致颈部肌肉纤维或韧带等发生劳损,组织出血肿胀、刺激神经末梢,出现颈肩部疼痛、僵直。

慢性姿势性损伤

某些岗位的工作(会记、医生、编辑、电脑操作员、打字员等),或睡姿不良,头颈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肌肉同一方向持续用力牵拉容易疲劳,日久造成肌肉劳损,肌肉内纤维断裂而导致出血肿胀发生疼痛。

气候环境变化

寒冷、潮湿的环境刺激,可使肌肉痉挛收缩而诱发或加重疼痛。

临床表现

损伤的部位

多发生于颈部肌肉的起止点、肌腹、肌肉与肌肉相交应力点等,这也是临床检查时压痛点所在。颈部软组织劳损临床常见容易损伤的部位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项韧带斜角肌、头夹肌等。

主要表现

颈项部疼痛、强直活动受限;疼痛局部肿胀,局部检查有明显压痛点。

诊断

根据头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职业史,颈项部有持续性酸胀痛、活动受限,相关部位有压痛,有时可以触及肿胀或条索状物。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排除颈椎间盘突出症等有骨头变化的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本病诊断的重点是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排除一些潜在的疾病。

鉴别诊断

颈部软组织劳损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诊断不难,但应该与一些相类似的疾病鉴别。

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枕下神经和第3枕神经痛的总称。广义的枕部是指四对枕神经的分布区,即顶结节以下,两侧耳根后,下倾角水平向后的连线间;狭义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鳞部。枕小神经是颈丛的分支,纯感觉,为第2、3颈神经的前支,感觉成分主干分布乳突区和枕外侧区的皮肤;枕下神经是第l颈神经的分支,主要是运动成分,也有少量感觉成分。颈部软组织劳损也可导致枕神经痛,但以颈部疼痛为主,颈部有明显压痛。枕神经出口处用局部麻药阻滞后,头枕部疼痛消失是诊断枕神经痛的重要依据。

颈椎病

颈椎间盘变性是颈椎病的病理基础,颈部软组织劳损是以颈部软组织病变为主。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但是严重度不一样,预后也不一样。软组织劳损较为轻微,而一旦涉及颈椎,则显得病变更加复杂。颈部软组织劳损与颈椎病各为一种独立性疾病,而颈部软组织劳损又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这两种都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病,因此,防止颈部软组织劳损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施。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的起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但是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突发性颈椎间盘突(脱)出症,而且大多数是以瘫痪为首发症状。本病多为急性发病,少数病例亦可慢性发病。初起,大多起于轻微劳损,甚至睡醒时伸懒腰而发病;或是见于外伤情况下。X线一般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CT鉴别。

治疗

西医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阻滞疗法,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用的药物多为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扑炎痛消炎痛布洛芬等),一些肌肉松弛药也有一定效果(比如强筋松盐酸乙哌立松等),此外神经营养药、镇静药都可用。消炎止痛药可口服也可外敷。

阻滞疗法起效最快,可分为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阻滞。但不能彻底治愈,只能缓解疼痛。阻滞药物常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曲安奈德等。

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若必要,可以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颈项痛”范畴。多为感受外邪或外伤所致。本病发病与风寒湿瘀虚因素有关。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辨证得当则事半功倍。所用药物包括跌打丸三七伤药片九味羌活丸活络丸等等。外用药物有云南白药调酒、骨伤药酒、红花油等,都是有效果的。

针推理疗: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疼痛,解除痉挛。

  1. 理疗:方法较多,包括热敷、离子导入、微波、超短波等。
  2. 针灸:可采用局部取穴(阿是穴)、邻近取穴等,常用天柱凤池肩井合谷等穴位。

此外,按摩、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均有疗效。

患者注意事项

  1. 本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2. 急性期宜局部制动,若仍频繁运动,则加重病情;慢性期适合动静结合,适度锻炼,有利于恢复。
  3. 外伤急性期局部冷敷或外敷活血化瘀中药,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促进恢复。慢性期应结合理疗按摩,局部药透。
  4. 方法选择:局部肿胀者可用拔火罐法,能即使消除肿胀减轻局部症状;神经根性疼痛者可用神经阻滞,软组织粘连或韧带钙化者可用小针刀治疗;慢性疼痛迁延者可选择针灸、按摩、理疗、穴位注射等。
  5. 中医治疗:急性外伤淤血者以活血化瘀为主;慢性损伤急性发作期多属于外邪侵袭实证,需要区分风湿或寒湿;慢性期因久病多气虚或血淤。
  6. 本病通过恰当治疗多能缓解,但容易复发。因此,在开始治疗时就应祝福患者纠正不良姿势,才能巩固疗效。

正确姿势.jpg

参看

参考文献

  • 《颈肩腰背痛非手术治疗》陈延明等主编
  • 小针刀治疗颈部软组织劳损41例.甘峰
  • 颈肩部软组织劳损与颈椎病关系初步探讨.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