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人口学

人口学(Demography)是研究人类出生、死亡、迁移的一门学科。同时借由这些人口的增长或缩减之现象,进一步探讨人口增减变动因素的影响或原因。

目录

  1. 历史
  2. 人口年龄定义
  3. 人口结构
    1. 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2. 类型
  4. 人口增减
    1. 自然增减
    2. 社会增减
  5. 迁移
    1. 内部迁移
    2. 国际迁移
  6. 人口爆炸
  7.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
  8. 人口学理论
    1. 马尔萨斯主义
    2. 马克思观点
    3. 人口转型论
    4. 第二次人口转型论
  9. 战后婴儿潮
  10. 社会迁移理论
  11. 少子化
  12. 人口现象
  13. 分支
  14. 研究机构
  15. 参看
  16. 参考来源

历史

人口年龄定义

人口依据年龄具有下列几项的区分:

生产年龄:指15岁至64岁之人口。泛指青年及壮年人口。

依赖年龄:是指0~14岁至65岁以上的人口。泛指幼年及老年人口。

年龄中层:即是年龄中位数,足以将年龄区分成两半。

人口依赖比:又称为扶养比,是生产年龄÷依赖年龄×100%所得之数值。

人口结构

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用以区分人口性别年龄与结构的一张图表,以表示人口之性别年龄的分布状况。

年龄比例:指不同数量的年龄所占的比例,即是各种年龄阶层的结构

性别比例:又称为性别比,是一个衡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的指标。当大于100,即是男性多于女性;小于100反之。 参见* 性别比

类型

1增进型:即低金字塔,呈现下宽上窄的结构。多存在于低开发国家。

2稳定型:人口结构稳定,发展均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3减退型:即倒金字塔,呈现上宽下窄的结构。存在已开发国家。

人口增减

具有两种主要的人口增减模式。

自然增减

是指一个地区内的人口出生与死亡所造成人口增加或减少的情形,为自然增减。

人口的自然增减现象通常涉及到相关的经济与社会因素的现象。(如国家经济发展度对自然增减的影响力。)

社会增减

指某个地区内人口流出会或流入迁移动作,所造成一个社会当中的人口增减的影响。

社会增减牵连到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和社会政治等影响之外,也包刮如宗教、战争、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迁移

指居住地点的暂时或永久性改变。同时涉及了相关的因素构成迁移的动力与原因

内部迁移

指在一国国内的县市里的迁移,通常经济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反映了生活方式的流动与水准不同。(例如乡村迁入到都市的内部迁移)。

国际迁移

指跨国国际间的居住地点流动。通常,在接受国际迁移的国家,如果发生失业率高且住宅不足等情况,会造成“反移民”的风朝,进一步对当地社会秩序产生动荡与不安。

人口爆炸

  • 人口爆炸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

人口学理论

马尔萨斯主义

马克思观点

人口转型论

第二次人口转型论

战后婴儿潮

社会迁移理论

少子化

人口现象

  • 人口密度
  • 人口增长
  • 人口老龄化
  • 移民
  • 人口都市化
  • 人口年龄结构
  • 人口政策
  • 人口质量 
  • 人口预测
  • 人口结构
  • 人口分布
  • 人口平衡
  • 人口变动

分支

  • 人口理论,阐明人口发展本身的规律性、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区别于生产力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
    • 适度人口论
    • 人口转变论
  • 人口统计学,阐明搜集、整理、分析、反映大量人口现象和人口发展过程的数量资料的方法论,并研究人口发展本身,人口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 人口应用学科
    • 人口社会学
    • 人口经济学
    • 人口生物学
    • 人口地理学- 研究人口现象的空间变化。
    • 人口生态学
    • 民族人口学
  • 人口学方法

研究机构

参看世界人口学研究机构

  • 国际人口学研究机构联合会CICNRD
  • 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

参看

  • 世界人口状况
  • 中国人口状况
  • 计划生育
  • 儿童免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