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样人格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精神分裂样人格

(一) 精神分裂样人格

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又称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对值得愉快的事情缺乏愉快感,同时对别人也缺乏亲切温暖的表现,对表扬和批评都无动于衷,对其他事情(包括性生活)也缺乏热情和兴趣;社会被动性,无精打采和淡漠,缺乏情感投入的人际关系,没有知友,做事常我行我素,从而显得怪癖;超然,孤独,对自己和别人都难以保持热情。这种人格患者常避免与人来往,因此较少与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不是精神分裂患者,但有可能做白日梦或富于幻想。

(二) 精神分裂样人格分析

精神分裂样人格又称精神分裂症人格,人格障碍的类型之一。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对精神分裂样人格的临床性进行了描述;患者具有明显的孤僻和退缩行为,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把退避到过分的白日梦作为一种防御,并戴上尽可能不显露内部情感的社会面具;患者的社会关系极其贫乏,不好与人交往,没有朋友,自身忙于能够独自完成的任务或癖好;患者追求隐居生活,但不会达到妄想的程度;患者缺乏表达幽默或敌意的能力,情感冷淡,对他人的表达感受时运用的非语言线索(手势、表情、声调、目光等)表现出相对的迟钝;患者给熟人的感觉常常是“如坠雾里云中”,“好似外星人”,“脱离现实”等等。有些精神分裂患者病前属于精神分裂样人格,但这类人格不一定都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三)精神分裂样人格的退缩行为

心理学家W.塞缪尔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样人格患者的退缩行为,主要是由于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而造成的。这种退缩的举动必然导致患者对他人的表扬或批评表现出情感上的冷淡,缺乏温和,加之社会贫乏,不好与人类交往,因此患者在异性求爱中不大可能成功。一般来说,精神分裂样男性患者通常独身,而女性患者却有可能结婚,因为她们是正常男性求爱意图的消极接受者。研究还表明,再职业方面,精神分裂样人格患者兴趣狭窄、志向模糊、工作经常变动、业绩拙劣等。他们经常迟到,易于误解,当工作紧张时,常感到不自在;而当工作不足以填补空闲时间时,却甘愿无所事事,不喜从事娱乐或制造活动。但是,患者在最低限度的社会交往岗位上却干的十分出色。

(四)精神分裂样人格的成因与特征

成人的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通常有着“儿童期和青春期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综合症的前因。精神分裂样人的儿童很少有知心朋友,他们结交的任何一个朋友都有可能是另一个孤独者,结果朋友之间回避一切群体活动。精神分裂样的青少年表现出一种过度的抑制和冲动,且周期不稳定。如果强迫他们尊奉社会行为标准,则有可能引起敌意或攻击。他们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单在学校里未能充分发挥学习潜力。他们特别喜欢反映暴力和超自然主题的影视情节,也许是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容易使自己“消失”。

(五)精神分裂样人格与精神分裂症

上面说过,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都表现出一种精神分裂样人格,但这不等于说具有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的人都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家莫里斯等人于1954年对54名在儿童指导诊所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了调查,这些患者的年龄在16~27岁间,他们表现出过分的害羞、退缩和潜在的精神分裂病状。研究结果表明,后来,患者中只有两人具有精神分裂症倾向,而其中真正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只有一人。

(六)精神分裂样人格的治疗

1980年,《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问世时,引用了莫里斯等人的研究,并对其原因作了如下的解释:“退缩和自我专注有可能增加儿童期精神分裂样人格的出现,也有可能减轻精神分裂样人格 ,并为角色适应的社会技能所取代。造成这种状况的恶化或缓解的因素尚不清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精神分裂样中,男性高于女性。”

(七)精神分裂样人格的成因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研究比较集中在两个领域:遗传倾向和家庭背景。心理学家赫斯顿认为,精神分裂样人格的发展存在着遗传倾向,他称之为“遗传倾向的精神分裂病样”,并估计这类患者中约1/3的人将最终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余下的人因为环境因素和体质因素使遗传倾向得以缓解,从而不同程度的仍表现为精神分裂样人格,而非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家罗森等人对精神分裂样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背景进行了研究,发现导致这类心理障碍的若干环境因素。他们把拒绝或过分溺爱孩子的母亲称作“精神分裂基因”,在这一基因中,母亲的行为可能是孩子后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且对他人的需求和感觉特别迟钝的父亲也可能是造成孩子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此外就夫妻双方而言,倘若配偶之间处于不幸的“婚姻破裂”状况之中,即一方对另一方的幻想破灭,或共存于“婚姻倾斜”状况之中,即占统治地位的一方表现出心理失调的综合症,而这种心理失调的综合症为另一方消极接受或分担,都可能成为导致夫妻之间一方的精神分裂样人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