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本草崇原 书名:本草崇原 作者:着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 朝代:清·康熙十三年 年份:公元1674年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中医宝典】下载中心 网址:http://zhongyibaodian.com/download/ 【中医宝典】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本草崇原》的问题和讨论请联系邮件 2867481452@qq.com <目录> <篇名>序 内容:《神农本草》谓之《本经》,计三百六十五种,以应周天之数。上品一百二十五种为君, 无 毒。主久服,养命延年,益气轻身,神仙不老。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或有毒,或无毒。主 通调血气,却邪治病。下品一百二十种为佐使,或有毒,或无毒,或大毒。主除寒热邪气, 破积聚症瘕,中病即止。夫天地开辟,草木始生。农皇仰观天之六气,俯察地之五行。六气 者,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三阴三阳是也。五行者,甲己运土,乙庚运金 ,丙辛运水,丁壬运木,戊癸运火,五运五行是也。本五运六气之理,辨草木金石虫鱼禽兽 之性,而合人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寒热升降补泻之治。天地万物,不外五行。其初产也 ,有东南西北中之五方。其生育也,有春夏秋冬长夏之五时。其形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其 气有臊焦香腥腐之五臭,其质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着为药性,开物成务,传于后世,词古 义深,难于窥测。后人纂集药性,不明《本经》,但言某药治某病,某病须某药,不探其原 ,只言其治,是药用也,非药性也。知其性而用之,则用之有本,神变无方。袭其用而用之 ,则用之无本,窒碍难通。余故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 俾上古之言,了如指掌。运气之理,炳如日星,为格物致知,三才合一之道。其后人之不经 臆说,逐末忘本者,概置勿录。学人能于此会悟之,则神农观天察地穷理尽性之学,庶几近 之。后世之书,有涉讹谬者,屏弃勿道,可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人参 内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 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一名神草,一名地精。春秋运斗枢云,瑶光星散,而为人参。生上党山谷、辽 东幽 冀诸州,地土最浓处,故有地精之名。相传未掘取时,其茎叶夜中隐隐有光。其年发深久者 ,根结成人形,头面四肢毕具,谓之孩儿参,故又有神草之名。) 人参气味甘美,甘中稍苦,故曰微寒。凡属上品,俱系无毒。独人参禀天宿之光华,钟 地土 之广浓,久久而成人形,三才俱备,故主补人之五脏。脏者藏也。肾藏精,心藏神,肝藏魂 ,肺藏魄,脾藏智。安精神,定魂魄,则补心肾肺肝之真气矣。夫真气充足,则内外调和, 故止惊悸之内动,除邪气之外侵。明目者,五脏之精上注于目也。开心者,五脏之神皆主于 心也。又曰益智者,所以补脾也,上品之药,皆可久服,兼治病者,补正气也,故人参久服 ,则轻身延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甘草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 ,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 (甘草始出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一名国老,又名灵通。 根长三四尺、粗细不定、 皮色紫赤,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以坚实断理者为佳。调和脏腑,通贯四旁,故有国老、 灵通之名。) 甘草味甘,气得其平,故曰甘平。《本经》凡言平者,皆谓气得其平也。主治五脏六腑 之寒 腑为阳。寒病为阴,热病为阳。甘草味甘,调和脏腑,通贯阴阳,故治理脏腑阴阳之正气, 以除寒热阴阳之邪气也。坚 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者,坚肝主之筋,肾主之骨,长脾主之肉,倍肺主之气,心主之力。 五脏充足,则六腑自和矣。 金疮乃刀斧所伤,因金伤而成疮。金疮 ,乃因金疮而高 也。解毒者,解高 无名之毒, 土性柔和, 如以毒物埋土中,久则无毒矣。脏腑阴阳之气皆归土中,久服则土气有余,故轻身延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黄 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小 儿百病。 (黄 生于西北,得水泽之精,其色黄白,紧实如箭竿,折之柔韧如绵,以出山西之绵 上者为良,故世俗谓之绵黄 ,或者只以坚韧如绵解之,非是。) 黄 色黄,味甘,微温。禀火土相生之气化。土主肌肉,火主经脉,故主治肌肉之痈, 经脉 之疽也。痈疽日久,正气衰微,致三焦之气不温肌肉,则为久败疮。黄 助三焦出气,以温 肌肉,故可治也。痈疽未溃,化血为脓,痛不可忍,黄 补气助阳,阳气化血而排脓,脓排 则痛止。大风癞疾,谓之疠疡,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癞者是也。五 痔者,牡痔、牝痔、肠痔、脉痔、血痔,是热邪淫于下也;鼠 者,肾脏水毒,上淫于脉, 致颈项溃肿,或空或凸,是寒邪客于上也。夫癞疾、五痔、鼠 ,乃邪在经脉,而证见于肌 肉皮肤。黄 内资经脉,外资肌肉,是以三证咸宜。又曰补虚者,乃补正气之虚,而经脉调 和,肌肉充足也。小儿经脉未盛,肌肉未盈,血气皆微,故治小儿百病。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白术 内容: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 轻身延年不饥。 (术始出南郑山谷,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及野生者为胜。其根皮黄,肉白,老则 苍赤 ,质多膏液,有赤白二种。《本经》未分,而汉时仲祖汤方始有赤术、白术之分,二术性有 和暴之殊,用有缓急之别。) (按∶《本经》单言曰术,确是白术一种,苍术固不可以混也,试取二术之苗、叶、根、 茎 白术近根之叶,每叶三岐,略似半夏,其上叶绝似棠梨叶,色淡绿不光。苍术近根之叶,作 三五叉,其上叶则狭而 长,色青光润。白术茎绿,苍术茎紫。白术根如人指, 亦有大如拳者,皮褐色,肉白色,老则微红。苍术根如老姜状,皮色苍褐,肉色黄,老则有 朱砂点。白术味始甘,次微辛,后乃有苦。苍术始甘,次苦,辛味特胜。白术性和而不烈, 苍术性燥而烈,并非一种可知。后人以其同有术名,同主脾胃,其治风寒湿痹之功亦相近, 遂谓《本经》兼二术言之,盖未尝深辩耳;观《本经》所云止汗二字,唯白术有此功,用苍 术反是写得相混耶。白术之味,《本经》云苦,陶弘景云甘,甄权云甘辛,张杲云味苦而甘 ,今取浙中所产白术尝之,实兼甘辛苦三味。夏采者,辛多甘少,冬采者,甘多辛少,而后 皆归于苦。是知诸说各举其偏,而未及乎全也。隐庵于《本经》原文定苦字为甘字,爰以白 术为调和脾土之品,甘是正味,苦乃兼味,故采弘景之说,以订正之耳。) 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者,《素问·痹论》云∶ 风寒 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白术味甘,性温,补益脾土,土气营运,则肌肉之气外通皮肤,内 通经脉,故风寒湿之痹证皆可治也。夫脾主肌肉,治死肌者,助脾气也。又脾主四肢,痉者 ,四肢强而不和。脾主黄色,疸者,身目黄而土虚。白术补脾,则痉疸可治也。止汗者,土 能胜湿也。除热者,除脾土之虚热也。消食者,助脾土之转运也。作煎饵者,言白术多脂, 又治脾土之燥,作煎则味甘温而质滋润,土气和平矣。故久服则轻身延年不饥。 愚按∶太阴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 溉四 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 ,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此先圣教人之苦心,学人所当体会者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苍术(附)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 饥。 白术性优,苍术性劣,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 兼而 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陶 弘景《别录》,则分而为二, 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赤术,即是苍术,其 功用与白术略同,故仍以《本经》术之主治为本,但白术味甘,苍术兼苦,白术止汗,苍术 发汗,故止汗二字,节去不录。后人谓∶苍术之味苦,其实苍术之味,甘而微苦。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薯蓣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 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薯蓣即今山药,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名署,避讳改为山药。始 出嵩 高山谷,今处处有之,入药野生者为胜。种薯蓣法,以杵打穴,截块投于杵穴之中,随所杵 之窍而成形,如预备署,所因名薯蓣也,今时但知山药,不知薯蓣矣。) 山药气味甘平,始出中岳,得中土之专精,乃补太阴脾土之药,故主治之功皆在中土。 治伤 中者,益中土也。补虚羸者,益肌肉也。除寒热邪气者,中土调和,肌肉充足,则寒热邪气 自除矣,夫治伤中,则可以补中而益气力。补虚羸,则可以长肌肉而强阴。阴强,则耳目聪 明。气力益,则身体轻健,土气有余,则不饥而延年。 凡柔滑之物,损即腐坏,山药切块,投于土中,百合分瓣种之,如种蒜法,地黄以根节 多者 ,寸断埋土中,皆能生长。所以然者,百合得太阴之天气,山药、地黄得太阴之地气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石斛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浓肠胃 (石斛始出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今荆襄、汉中、庐州、台州、温州诸处皆有。一种形如 金钗 ,谓之钗石斛,为俗所尚,不若川地产者,其形修洁,茎长一二尺,气味清疏,黄白而实, 入药最良。其外更有木斛,长而中虚,不若川石斛之中实也。又有麦斛,形如大麦,累累相 连,头生一叶,其性微冷。又有竹叶斛,形如竹,节间生叶。又有雀髀斛,茎大如雀之髀, 叶在茎头,性皆苦寒,不堪用之。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茎叶生皆青翠。干则黄白而软 ,折之悬挂屋下,时灌以水,经年不死,俗呼为千年润。) (愚按∶今之石斛,其味皆苦,无有甘者,须知《本经》诸味,皆新出土时味也,干则 稍变 石斛生于石上,得水长生,是禀水石之专精而补肾。味甘色黄,不假土力,是夺中土之 气化而补脾。斛乃量名,主出主入,治伤中者,营运其中土也。除痹者,除皮脉肉筋骨五脏 外合之 痹证也。夫治伤中则下气,言中气调和,则邪气自下矣。除痹则补五脏虚劳羸瘦,言邪气散 除,则正气强盛矣,脾为阴中之至阴,故曰强阴。肾主藏精,故曰益精。久服则土气营运, 水精四布,故浓肠胃。 《本经》上品,多主除痹,不曰风寒湿,而但曰痹者,乃五脏外合之痹也。盖皮者,肺 之合 。脉者,心之合。肉者,脾之合。筋者,肝之合。骨者,肾之合。故除痹即所以治五脏之虚 劳羸瘦,是攻邪之中而有补益之妙用。治伤中即所以下气,是补益之中而有攻邪之神理云。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酸枣仁 内容:气味酸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 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 延年。 (酸枣始出河东川泽,今近汴洛及西北州郡皆有之。一名山枣,《尔雅》名 ,孟子曰∶ 养 其棘是也。其树枝有刺,实形似枣而圆小,其味酸,其色红紫。八月采实,只取核中之 仁。仁皮赤,仁肉黄白。) (按∶酸枣肉味酸,其仁味甘而不酸。今既云酸枣仁,又云气味酸平,讹也,当改正。) 枣肉味酸,肝之果也。得东方木味,能达肝气上行,食之主能醒睡。枣仁形园色赤,禀 火土 之气化。火归中土,则神气内藏,食之主能寤寐。《本经》不言用仁,而今时多用之。心腹 寒热,邪结气聚者,言心腹不和,为寒为热,则邪结气聚。枣仁色赤象心,能导心气以下交 ,肉黄象土,能助脾气以上达,故心腹之寒热邪结之气聚可治也。土气不达于四肢,则四肢 酸痛。火气不温于肌肉,则周身湿痹。枣仁禀火土之气化,故四肢酸痛,周身湿痹可治也。 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言不但心腹和平,且安五脏也。五脏既安,则气血日益,故又可轻 身延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大枣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 ,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经》。) (枣始出河东平泽,今近北州郡及江南皆有,唯青州、晋州所生者肥大甘美。五月开白 花,八九月果熟黄赤色,烘曝则黑,入药为良。其南方所产者,谓之南枣,北方所产不肥大 者,谓之小枣,烘曝不黑者,谓之红枣,只充果食,俱不入药。) 大枣气味甘平,脾之果也。开小白花,生青熟黄,熟极则赤,烘曝则黑,禀土气之专精, 具 五行之色性。《经》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主治心腹邪气,安中者,谓大枣安 中,凡邪气上干于心,下干于腹,皆可治也。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者,谓大 枣养脾则胃气自平,从脾胃而行于上下,则通九窍。从脾胃而行于内外,则助十二经。补少 气、少津液、身中不足者,谓大枣补身中之不足,故补少气而助无形,补少津液而资有形。 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者,谓大枣味甘多脂,调和百药,故大惊而心主之神气虚于内,四肢 重而心主之神气虚于外,皆可治也。四肢者,两手两足,皆机关之室,神气之所畅达者也。 久服则五脏调和,血气充足,故轻身延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芡实 内容:气味甘平涩,无毒。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芡始出雷池池泽,今处处有之,武林者最胜。三月生叶贴水,似荷而大,皱纹如谷, 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皆有刺。五六月开花,紫色,花必向日,结苞处有青刺,如 刺 及 芡实气味甘平,子黄仁白,生于水中,花开向日,乃阳引而上,阴引而下,故字从欠, 得阳 明少阴之精气。主治湿痹者,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也。治腰脊膝痛者,少阴主骨,外合腰膝 也。补中者,阳明居中土也。除暴疾者,精气神三虚相搏,则为暴疾。芡实生于水而向日, 得水之精,火之神。茎刺肉白,又禀秋金收敛之气,故治三虚之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 目聪明者,言精气充益,则肾志强。肾志强则耳目聪明。盖心肾开窍于耳,精神共注于目也 。久服则积精全神,故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莲实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莲始出汝南池泽,今所在池泽皆有。初夏其叶出水,渐长如扇。六七月间开花,有红、 白、粉红三色,香艳可爱。花心有黄须,花褪房成,房外青内白,子在房中,如蜂子在窠之 状。六七月采嫩者,生食鲜美,至秋房枯子黑、壳坚而硬,谓之石莲子。今药肆中一种石莲 子形长味苦,肉内无心,生于树上,系苦珠之类,不堪入药,宜于建莲子中拣带壳而黑色者, 用之为真。) 莲生水中,茎直色青,具风木之象,花红,须黄,房白,子黑,得五运相生之气化,气 味甘 平。主补中,得中土之精气也。养神,得水火之精气也。益气力,得金木之精气也。百疾之 生,不离五运,莲禀五运之气化,故除百疾,久服且轻身不饥延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莲花(附) 内容:气味苦甘温,无毒。主镇心、益色、驻颜、身轻。 (《日华本草》)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莲蕊须(附) 内容:气味甘涩温,无毒。主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益血,止血崩 、吐血。 (《本草纲目》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莲房(附) 内容:气味苦涩温,无毒。主破血(《食疗本草》),治血胀腹痛,及产后胎衣不下。解 野菌毒(《本草拾遗》附。) (莲房即莲蓬壳,陈久者良。)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莲薏(附)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血渴、产后渴(《食性本草》),止霍乱(《日华本草》), 清心去热(《本草纲目》附。) (莲薏即莲子中青心。)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荷叶(附)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血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拾遗本草》)。治 吐血、衄血、血崩、血痢、脱肛、赤游火丹、遍身风疠、阳水浮肿、脚膝浮肿、痘疮倒靥( 《新增》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荷鼻(附)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安胎,去恶血,留好血,止血痢,杀菌蕈毒,并水煮服(《 本草拾遗》附。) (荷鼻,荷叶蒂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薏苡仁 内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薏苡其形似米,故俗名米仁。始出真定平泽及田野,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如黍。五 六月结实,至秋则老。其仁白色如珠,可煮粥,同米酿酒。) 薏苡仁,米谷之属,夏长秋成,味甘色白,其性微寒,禀阳明金土之精。主治筋急拘挛, 不 可屈伸者,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盖宗筋润,则诸筋自和。机关利,则屈伸 自如。又,金能制风,土能胜湿,故治久风湿痹。肺属金而主气,薏苡禀阳明之金气,故主 下气。治久风湿痹,故久服轻身,下气而又益气。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大麻仁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神仙。 (大麻即火麻,俗名黄麻。始出泰山川谷,今处处种之,其利颇饶。叶狭茎长,五六月 开细 黄花成穗,随结子可取油。《齐民要术》曰∶麻有雌雄,于放花时拔出雄者,若未花先拔, 则不结子。) 大麻放花结实于五六月之交,乃阳明太阴主气之时。《经》云∶阳明者,午也。五月盛 阳之 阴也。又,长夏属太阴主气,夫太阴、阳明,雌雄相合,麻仁禀太阴、阳明之气,故气味甘 平。主补中者,补中土也。益气者,益脾胃之气也。夫脾胃气和则两土相为资益,阳明燥土 得太阴湿气以相资,太阴湿土得阳明燥气以相益,故久服肥健,不老神仙。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巨胜子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 老。 (巨胜一名胡麻,一名狗虱。本出胡地,故名胡麻。巨,大也。本生胡地大宛,故又名 巨胜 ,八谷之中,唯此为良。寇宗 曰∶胡麻正是今之大脂麻,独胡地所产者肥大,因名胡麻 , 又名巨胜。今市肆中一种形如小茴,有壳无仁,其味极苦,伪充巨胜。夫巨胜即胡麻,是属 谷类,刘阮深入天台,仙女饲以胡麻饭,若有壳无仁,其味且苦,何堪作饭。须知市肆中巨 胜系野生狗虱,故有壁虱胡麻之名。壁虱、狗虱不堪入药。如无胡麻,当于脂麻中捡色赤而 肥大者用之,庶乎不误。) 麻乃五谷之首,禀厥阴春生之气。夫五运始于木,而递相资生。主治伤中虚羸者,气味 甘平 ,补中土也。补五内,益气力,所以治伤中也。长肌肉,填髓脑,所以治虚羸也。补五内, 益气力之无形,长肌肉,填髓脑之有形,则内外充足,故久服轻身不老。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赤箭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本经》名赤箭苗也。宋《开宝本草》名天麻根也。《本经》主治,根苗并论。今则但 用 天麻,不用赤箭矣。始出陈仓川谷、壅州,及太山少室。春生苗,中抽一茎直上如箭竿,色 正赤,贴茎梢之半,微有小红叶,远看如箭之有羽,有风不动,无风自摇,故有神草之名。 根形如王瓜,皮色黄白,晒干则黑,去根三五寸,有游子环列如卫,皆有细根如白发,气相 通而实不相连,故根又有离母之名。) 赤箭气味辛温,其根名天麻者,气味甘平。盖赤箭辛温属金,金能制风,而有弧矢之威, 故 主治杀鬼精物。天麻甘平属土,土能胜湿,而居五运之中,故治蛊毒恶气。天麻形如芋魁, 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十二子在外,应六气之司天,天麻如皇极之居中,得 气运之全,故功同五芝,力倍五参,为仙家服食之上品。是以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李时珍曰∶补益上药,天麻为第一。世人只用之治风,良可惜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干地黄 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 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 (地黄《本经》名地髓。《尔雅》名 ,又名芑。始出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 今处处有之, 近似怀庆者为上。根色通黄,干则微黑,古时种子,今时种根,以根节多者,寸断而莳植之 。制干地黄法,以细小者捣烂取汁,拌肥大者,晒干。) 地黄色黄,味甘性寒,禀太阴中土之专精,兼少阴寒水之气化。主治伤中者,味甘质润, 补中焦之精汁也。血痹,犹脉痹。逐血痹者,横纹似络脉,通周身之经络也。得少阴寒水之 精,故填骨髓,得太阴中土之精,故长肌肉。地黄性唯下行,故字从 。藉汤 饮,则上行外达 言不但逐血痹,更除皮肉筋骨之痹也,除皮肉筋骨之痹,则折跌绝筋,亦可 疗矣。久服则精血充足,故轻身不老。生者尤良,谓生时多津汁而尤良,惜不能久贮远市也 。后人蒸熟合丸,始有生地、熟地之分。熟地黄功力与生地黄相等,性稍减,补肾相宜,所 以然者,蒸熟,则甘中之苦味尽除,故寒性稍减,蒸熟则黑,故补肾相宜。 愚按∶地黄入土最深,性唯下行,作汤则助其上达。日华子有天黄、地黄、人黄之分, 谬矣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麦门冬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 ,不饥。 (麦门冬,门古字从 , ,藤蔓不绝也。始出函谷、川谷,叶如细 ,凌冬不死,根 色黄白,中心贯通,延蔓相引,古时野生,宛如麦粒,故名麦冬,今江浙皆莳植矣。一本横 生,根颗联系,有十二枚者,有十四五枚者。所以然者,手足三阳、三阴之络共有十二,加 任之尾翳,督之长强,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此物性之自然而合于人身者也,唯 圣人能体察之,故用麦冬以通络脉,并无去心二字,后人不详经义,不穷物理,相沿去心久 矣,今表正之。) 麦门冬气味甘平,质性滋润,凌冬青翠,盖禀少阴冬水之精,上与阳明胃土相合。主治 心腹 结气者,麦冬一本横生,能通胃气于四旁,则上心下腹之结气皆散除矣。伤中者,经脉不和 ,中气内虚也。伤饱者,饮食不节,胃气壅滞也。麦门禀少阴癸水之气,上合阳明戊土,故 治伤中、伤饱。胃之大络,内通于脉,胃络脉绝者,胃络不通于脉也。麦冬颗分心贯,横生 土中,连而不断,故治胃络脉绝。胃虚则羸瘦,肾虚则短气,麦冬助胃补肾,故治羸瘦 、短气。久服则形体强健,故身轻,精神充足,故不老不饥。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天门冬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 年不饥。 (天门冬,一名天棘,又名颠棘。始出奉高山谷,此山最高,上奉于天,故名曰天、曰 颠。藤引蔓延,茎稍有刺,故名曰棘。其根白色或黄紫色,柔润多汁,长二三寸,一科一二 十枚,与百部相类。) 天门冬,《本经》言∶气味苦平。《别录》言∶甘寒。新出土时,其味微苦,曝干则微甘 也 。性寒无毒,体质多脂,始生高山,盖禀寒水之气,而上通于天,故有天冬之名。主治诸暴 风湿偏痹者,言风湿之邪,暴中于身,而成半身不遂之偏痹,天冬禀水天之气,环转营运, 故可治也。强骨髓者,得寒水之精也。杀三虫、去伏尸者,水阴之气,上通于天也,水气通 天,则天气下降,故土中之三虫,泉下之伏尸,皆杀去也。太阳为诸阳主气,故久服轻身益 气,天气通贯于地中,故延年不饥。 伏尸者,传尸鬼疰,泉下尸鬼,阴而为病也。天门冬能启水中之生阳,上通于天,故去 伏尸 天、麦门冬,皆禀少阴水精之气。麦门冬禀水精而上通于阳明。天门冬禀水精而上通于 太阳 。夫冬主闭藏,门主开转,咸名门冬者,咸能开转闭藏而上达也。后人有天门冬补中有泻, 麦门冬泻中有补之说,不知从何处引来,良可嗤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葳蕤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 ,好 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本经》名女萎。《吴氏本草》名葳蕤。《别录》名玉竹。《拾遗》名青粘。始出太山山 谷及邱陵,今处处有之。女萎者,性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葳蕤者,女子娇柔 之意。玉竹者,根色如玉,茎节如竹也。青粘,茎叶青翠,根汁稠粘也。春生苗,茎直有节, 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如黄精,色白微黄,性柔多脂,最难干。) (按∶葳蕤叶密者,似乎对生,而实不相对。或云∶其叶对生者,即是黄精矣。今浙中 采药 拣根之细长者为玉竹,根之园而大者为黄精,其实只是一种年未久者,故根细而长。年久者 ,其根大而园。余求真黄精,种数十年不能得。) 葳蕤气味甘平,质多津液,禀太阴湿土之精,以资中焦之汁。中风暴热者,风邪中人, 身热 如曝也。不能动摇者,热盛于身,津液内竭,不濡灌于肌腠也。跌筋者,筋不柔和,则 蹶 而如跌也。结肉者,肉无膏泽,则涩滞而如结也。诸不足者,申明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 筋结肉,是诸不足之证也。久服则津液充满,故去面上之黑 ,好颜色而肌肤润泽,且轻身 不老。 愚按∶葳蕤润泽滑腻,禀性阴柔,故《本经》主治中风暴热,古方主治风温灼热,所治 皆主风热之病。近医谓葳蕤有人参之功,无分寒热燥湿,一概投之,以为补剂,不知阴病内 寒此为大忌,盖缘不考经书,咸为耳食所误。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牛膝 内容:气味苦酸平,无毒。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久服轻身耐老。 (牛膝《本经》名百倍。始出河内川谷及临朐,今江淮闽粤关中皆有,然不及怀庆川中 者佳。春生苗,枝节两两相对,故又名对节草,其根一本直下,长二三尺,以肥阔粗大者为 上。) 《本经》谓∶百倍气味苦酸,概根苗而言也。今时所用,乃根下之茎,味甘臭酸,其性 微寒。《易》曰∶干为马,坤为牛,牛之力在膝,取名牛膝者,禀太阴湿土之气化,而能资 养筋骨也。主治寒湿痿痹,言或因于寒,或因于湿,而成痿痹之证也。痿痹则四肢拘挛,四 肢拘挛,则膝痛不可屈伸。牛膝禀湿土柔和之化,而资养筋骨,故能治之。血气伤热火烂, 言血气为热所伤,则为火烂之证。牛膝味甘性寒,故可逐也。根下之茎,形如大筋,性唯下 泄,故堕胎。久服则筋骨强健,故轻身耐老。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杜仲 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腰膝痛,补中,盖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杜仲木皮,状如浓朴,折之有白绵相连,故一名木绵。杜字从土,仲者中也,此木始 出豫州山谷,得中土之精,《本经》所以名杜仲也。李时珍曰∶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 之谬矣。在唐宋本草或有之矣,《神农本经》未必然也。) 杜仲皮色黑而味辛平,禀阳明、少阴金水之精气。腰膝痛者,腰乃肾府,少阴主之。膝 属大 筋,阳明主之。杜仲禀少阴、阳明之气,故腰膝之痛可治也。补中者,补阳明之中土也。益 精气者,益少阴肾精之气也。坚筋骨者,坚阳明所属之筋,少阴所主之骨也。强志者,所以 补肾也。阳明燥气下行,故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则金水相生,精气充足,故轻身耐 老。 愚按∶桑皮、桑叶有丝,蚕食桑而结茧,其色洁白,其质坚牢,禀金气也。藕与莲梗有 丝,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枸杞 内容: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 暑。 (枸杞始出常山平泽及丘陵阪岸,今处处有之,以陕西甘州者为胜。春生,苗叶如石榴, 叶软嫩可食,七月开小紫花,随结实,园红如樱桃,凌冬不落。李时珍曰∶枸杞二树名,此 木棘如枸刺,茎若杞条,故兼而名之。《本经》气味主治概根苗花实而言,补未分别,后人 以实为枸杞子,根名地骨皮,主治稍不同矣。) 枸杞根苗苦寒,花实紫赤,至严冬霜雪之中,其实红润可爱,是禀少阴水阴之气,兼少 阴君火之化者也。主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谓五脏正气不足,邪气内生,而为热中、消 渴之病。枸杞得少阴水阴之气,故可治也。主治周痹风湿者,兼得少阴君火之化也。岐伯曰∶ 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枸杞能助君火之神, 出于血脉之中,故去周痹而除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亦得少阴水火之气, 而精神充足,阴阳交会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枸杞苗(附) 内容:气味苦寒,主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 (《日华本草》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地骨皮(附) 内容:气味苦寒。主去骨热、消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枸杞子(附) 内容:气味甘寒。主坚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食疗本草》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女贞实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女贞木始出武陵山谷,今处处有之。叶似冬青,凌冬不落。五月开细青白花,结实, 九月熟,紫黑色,放虫造成白蜡者,女贞也。无蜡者,冬青也。) 三阳为男,三阴为女,女贞禀三阴之气,岁寒操守,因以为名。味苦性寒,得少阴肾水 之气也。凌冬不凋,得少阴君火之气也。作蜡坚白,得太阴肺金之气也。结实而园,得太阴 脾土之气也。四季常青,得厥阴肝木之气也。女贞属三阴而禀五脏五行之气,故主补中,安 五脏也。水之精为精,火之精为神,禀少阴水火之气,故养精神。人身百病,不外五行,女 贞备五脏五行之气,故除百病。久服则水火相济,五脏安和,故肥健,轻身不老。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五加皮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 、小儿五岁不能行,疽疮阴蚀 。 (五加木始出汉中 句,今江淮、湖南州郡皆有。春生苗,叶青茎赤似藤葛,高三五尺, 上 有黑刺,一枝五叶交加,每叶上生一刺,三四月开白花,根若荆根,皮黄色,肉白色。) 五加皮色备五行,花叶五出,乃五车星之精也,为修养家长生不老之药。主治心腹疝气, 乃心病而为少腹有形之疝也。黄帝问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 名心 疝,少腹当有形者是也,腹痛,乃脾病而致腹痛也。益气,乃肺病气虚,五加皮能益其气也 。疗 ,乃肝病筋虚,五加皮能强筋疗 也。小儿五岁不能行,乃肾病骨虚,五加皮补肾坚 骨,故治小儿五岁不能行。治疽疮者,诸疮痛痒,皆属心火。五加皮助精水上滋,而能济其 火也。治阴蚀者,虫乃阴类,阳虚则生,五加皮能益君火,而下济其阴也。夫五加皮、女贞 实,咸禀五运之气化,女贞皆言养正,五加皆言治病,须知养正则病自除,治病则正自养。 按∶《东华真人煮石经》云∶何以得长久,何不食金盐,何以得长寿,何不食玉豉。玉 豉, 地榆也。金盐,五加也。取名金盐、玉豉者,盐乃水味,豉乃水谷,得先天水精,以养五脏 之意。昔人有言曰∶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宁得一斤地榆,不用明月宝珠。又 ,鲁定公母服五加酒,以致不死,尸解而去。张子声、杨建始、王叔牙、于世彦等,皆服此 酒,而房室不绝,得寿三百岁。亦可为散,以代茶汤。又曰∶五加者,五车星之精也,水应 五湖,人应五德,位应五方,物应五车,故青精入茎,则有东方之液。白气入节,则有西方 之津。赤气入华,则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则有北方之饴。黄烟入皮,则有戊已之灵。五 神镇生,相转育成,饵之者真仙,服之者反婴。是五加乃服食养生之上品,而《本经》不言 久服延年,或简脱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肉苁蓉 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 ,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 (肉苁蓉《吴氏本草》名松容,又名黑司命。始出河西山谷及代州雁门,今以陇西者为 胜, 北国者次之,乃野马之精入于土中而生。陇西者形扁色黄,柔润多花,其味甘。北国者形短 少花,生时似肉,三四月掘根,长尺余,绳穿阴干,八月始好皮,有松子鳞甲,故名松容。 马属午畜,以少阴为正化,子水为对化,故名黑司命。朱丹溪曰∶肉苁蓉罕得,多以金莲根 用盐制而伪充,或以草苁蓉代之,用者宜审。苏恭曰∶草苁蓉功用稍劣。) 马为火畜,精属水阴,苁蓉感马精而生,其形似肉,气味甘温,盖禀少阴水火之气,而 归于 太阴坤土之药也。土性柔和,故有苁蓉之名。五劳者,志劳、思劳、烦劳、忧劳、恚劳也。 七伤者,喜、怒、忧、悲、思、恐、惊,七情所伤也。水火阴阳之气,会归中土,则五劳七 伤可治矣。得太阴坤土之精,故补中。得少阴水火之气,故除茎中寒热痛。阴阳水火之气, 归于太阴坤土之中,故养五脏。强阴者,火气盛也。益精者,水气盛也。多子者,水火阴阳 皆盛也。妇人症瘕,乃血精留聚于郛郭之中,土气盛,则症瘕自消。而久服轻身。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巴戟天 内容:气味辛甘,微温,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 益气。 (巴戟天一名不凋草,始出巴郡及下邳山谷,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然不及川蜀者佳。 叶似 巴戟生于巴蜀,气味辛甘,禀太阴金土之气化。其性微温,经冬不凋,又禀太阳标阳之 气化 。主治大风邪气者,得太阴之金气,金能制风也。治阴痿不起,强筋骨者,得太阳之标阳, 阳能益阴也。安五脏,补中者,得太阴之土气,土气盛,则安五脏而补中。增志者,肾藏志 而属水,太阳天气,下连于水也。益气者,肺主气而属金,太阴天气,外合于肺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五味子 内容:气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子《别录》名玄及,始出齐山山谷及代郡,今河东陕西州郡尤多,杭越间亦有, 故有 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核圆。北产者,色红兼黑,核形似猪肾。凡用以北产者为佳。蔓生 ,茎赤色,花黄,白子,生青熟紫,亦具五色,实具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味虽有五,酸味居多。名玄及者,谓禀水精而及于木也。都有咸味,则禀水精。酸味居多 ,则及于木。盖五行之气,本于先天之气,而生后天之木也。) 五味子色味咸五,乃禀五运之精,气味酸温,得东方生长之气,故主益气。肺主呼吸, 发原 于肾,上下相交,咳逆上气,则肺肾不交。五味子能启肾脏之水精,上交于肺,故治咳逆上 气。本于先天之水,化生后天之木,则五脏相生,精气充足,故治劳伤羸瘦,补不足。核形 象肾,入口生津,故主强阴。女子不足于血,男子不足于精,故益男子精。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蛇床子 内容:气味苦辛,无毒。主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 疮。久服轻身,好颜色。(辛,旧作平,今改正。) (蛇床子《本经》名蛇粟,又名蛇米。《尔雅》名虺床,以虺蛇喜卧于下,嗜食其子, 故有此名。始出临溜川谷及田野湿地,今所在皆有。三月生苗,高二三尺,叶青碎作丛似蒿, 每 蛇床子气味苦辛,其性温热,得少阴君火之气。主治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禀 火气 而下济其阴寒也。除痹气,利关节,禀火气而外通其经脉也。心气虚而寒邪盛,则癫痫。心 气虚而热邪盛,则生恶疮。蛇床味苦性温,能助心气,故治癫痫恶疮。久服则火土相生,故 轻身。心气充盛,故好颜色。 蛇,阴类也。蛇床子性温热,蛇虺喜卧于中,嗜食其子,犹山鹿之嗜水龟,潜龙之嗜飞 燕, 李时珍曰∶蛇床子,《神农》列之上品,不独助男子,且有益妇人,乃世人舍此而求补 药于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覆盆子 内容:气味酸平,无毒。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人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 不老。 (《别录》名覆盆。《本经》名蓬 。始出荆山平泽及冤句,今处处有之。藤蔓繁衍,茎 有 蓬 然近时只知有覆盆,不知有蓬 矣。愚以覆盆、蓬 功用相同,故合而为一。) 《本经》名蓬 ,以其藤蔓繁衍,苗叶不凋,结子则蓬蓬而 也。《别录》名覆盆, 以其形圆而扁,如釜如盆,就蒂结实,倒垂向下,一如盆之下覆也。气味酸平,藤蔓繁衍, 具春生夏长之气,覆下如盆。得秋时之金气,冬叶不凋。得冬令之水精,结实形圆。具中央 之土气,体备四时,质合五行,故主安五脏。肾受五脏之精而藏之,故益精气而长阴。肾气 充足,则令人坚,强志倍力,有子。是覆盆虽安五脏,补肾居多,所以然者,水天上下之气, 交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菟丝子 内容:气味辛甘平,无毒。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别录》云∶久服明目 、轻身延年。 (菟丝子《尔雅》名玉女。《诗》名女萝。始出朝鲜川泽田野,盖禀水阴之气,从东方 而生 ,今处处有之。夏生苗,如丝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则缠绕而上,其根即绝于地,寄生 空中,无叶有花,香气袭人,结实如秕豆而细,色黄。法当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 捣用。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饼,焙干用。) 凡草木子实,得水湿清凉之气后能发芽。菟丝子得沸汤火热之气,而有丝芽吐出,盖禀 性纯 阴,得热气而发也。气味辛甘,得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寄生空中,丝茎缭绕,故主续绝伤 。续绝伤,故能补不足。补不足,故能益气力。益气力,故能肥健人。兔乃明月之精,故久 服明目。阴精所奉其人寿,故轻身延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沙参 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结惊风,除寒热,补中,益肺气。《别录》云∶久服利人 。 (沙参一名白参,以其根色名也。又名羊乳。俚人呼为羊婆奶,以其根茎折之皆有白汁 也。始出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今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及处处山原有之。喜生 近水沙地中。) 沙参生于近水之沙地,其性全寒,苦中带甘,故曰微寒,色白多汁,禀金水之精气。血 结惊 气者,荣气内虚,故血结而惊气也。寒热者,卫气外虚,故肌表不和而寒热也。补中者,补 中焦之精汁。补中则血结惊气可治矣。益肺者,益肺气于皮毛,益肺则寒热可除矣。所以然 者,禀水精而补中,禀金精而益肺也。久服则血气调而荣卫和,故利人。 愚按∶《本经》人参味甘,沙参味苦,性皆微寒。后人改人参微温,沙参味甘,不知人 参味甘,甘中稍苦,故曰微寒。沙参全寒,苦中带甘,故曰微寒。先圣立言自有深意,后人 不思体会而审察之,擅改圣经,误人最甚。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泽泻 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 ,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泽泻《本经》名水泻,主泻水上行故名。始出汝南池泽,今近道皆有,唯汉中者为佳。 生浅水中,独茎直上,根圆如芋,有毛。) 泽泻,水草也。气味甘寒,能启水阴之气上滋中土。主治风寒湿痹者,启在下之水津, 从中 土而灌溉于肌腠皮肤也。乳者,中焦之汁,水津滋于中土,故治乳难。五脏受水谷之精,泽 泻泻泽于中土,故养五脏。肾者作强之官,水精上资,故益气力。从中土而灌溉于肌腠,故 肥健。水气上而后下,故消水。久服耳目聪明者,水济其火也。不饥延年者,水滋其土也。 轻身面生光者,水泽外注也。能行水上者,言此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以其 能行在下之水,而使之上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菖蒲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 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 老。 (菖蒲处处有之,种类不一。其生流水中,根茎络石,略无少土,稍有泥滓即易凋萎, 此种 入药为良。李时珍曰∶菖蒲凡五种,生于水石之间,根细节密者,名石菖蒲,可入药。余皆 不堪。此草新旧相代,四时常青,《罗浮山记》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抱朴子言∶服食 以 一寸九节、紫花者尤善。苏东坡曰∶凡草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唯石菖蒲濯去泥 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太阳之气,生于水中,上与肺金相合而主表,与君火相合而主神。菖蒲生于水石之中, 气味辛温,乃禀太阳寒水之气,而上合于心肺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者,太阳之 气, 上与肺气相合而出于肌表也。开心孔者,太阳之气,上与心气相合而运其神机也。五脏在内 ,九窍在外,肝开窍于二目,心开窍于二耳,肺开窍于二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前后二 阴。菖蒲禀寒水之精,能濡五脏之窍,故内补五脏,外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是通耳目 口鼻之上窍也。又曰∶主耳聋、痈疮者,言耳不能听而为耳痈、耳疮之证。菖蒲并能治之。 温肠胃,止小便利,是通前后二阴之下窍也。菖蒲气味辛温,性唯上行,故温肠胃而止小便 之过利。久服则阳气盛,故轻身。心气盛,故不忘,寒水之精,太阳之阳,标本相合,故不 迷惑而延年。益心智者,菖蒲益心,心灵则智生,高志不老者,水精充足,则肾志高强,其 人能寿而不老。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远志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 ,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远志始出太山及冤句川谷,今河洛陕西州郡皆有之。苗名小草,三月开红花,四月采 根晒干,用者去心取皮。李时珍曰∶服之主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远志气味苦温,根 骨硬,禀少阴心肾之气化。苦温者,心也。骨硬者,肾也。心肾不 交 ,则咳逆伤中。远志主交通心肾,故治咳逆伤中。补不足者,补心肾之不足。除邪气者,除 心肾之邪气。利九窍者,水精上濡空窍于阳,下行二便于阴也。神志相通,则益智慧。智慧 益,则耳目聪明。心气盛,则不忘。肾气足,则强志倍力。若久服,则轻身不老。抱朴子云 ∶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记而不忘,此轻身不老之一征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细辛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 利九窍,轻身长年。 (细辛始出华阴山谷,今处处有之。一茎直上,端生一叶,其茎极细,其味极辛,其叶 如葵 ,其色赤黑。辽冀产者,名北细辛,可以入药。南方产者,名杜衡,其茎稍粗,辛味稍减, 一茎有五七叶,俗名马蹄香,不堪入药。) 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禀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药也。少阴 为水 脏,太阳为水府。水气相通,行于皮毛,皮毛之气,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气 ,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从巅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辛 亦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百节拘挛。节,骨节 也。百节拘挛,致有风湿相侵之痹痛。风湿相侵,伤其肌腠,故曰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 久服则水精之气,濡于空窍,故明目,利九窍。九窍利,则轻身而长年。 愚按∶细辛乃《本经》上品药也,味辛臭香,无毒。主明目利窍。宋元 陈承谓∶细辛 单用 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嗟嗟。凡药所以治病者也,有是 病,服是药,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 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芳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柴胡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 目益精。 (柴胡一名地薰,叶名芸蒿,始出宏农川谷及冤句,今长安及河内近道皆有。二月生苗 甚香 ,七月开黄花,根淡赤色,苗之香气直上云间,有鹤飞翔于上,过往闻者,皆神气清爽。柴 胡有硬软二种,硬者名大柴胡,软者名小柴胡。小柴胡生于银州者为胜,故又有银柴胡之名 。今市肆中另觅草根白色而大,不知何种,名银柴胡,此伪充也,不可用。古茈从草,今柴 从木,其义相通。) 柴胡春生白 ,香美可食,香从地出,直上云霄。其根苦平,禀太阴坤土之气,而达于 太阳 之药也。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为阳中之太阳而居上,腹为至阴之太阴而居下,肠胃居 心腹之中,柴胡从坤土而治肠胃之结气,则心腹之正气自和矣。治饮食积聚,土气调和也。 治寒热邪气,从阴出阳也。从阴出阳,故推陈 而致新谷。土地调和,故久服轻身。阴气上 出于阳,故明目。阳气下交于阴,故益精。 愚按∶柴胡乃从太阴地土、阳明中土而外达于太阳之药也。故仲祖《卒病论》言∶伤寒 中风,不从表解,太阳之气逆于中土,不能枢转外出,则用小柴胡汤达太阳之气于肌表,是 柴胡并非少阳主药,后人有病在太阳,而用柴胡,则引邪入于少阳之说,此庸愚无稽之言, 后人宗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升麻 内容: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 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 年。 (升麻今蜀汉、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以川蜀产者为胜。一名周麻。春苗夏花,叶似麻 叶,其根如蒿根,其色紫黑,多须。) 升麻气味甘苦平,甘者土也,苦者火也。主从中土而达太阳之气。太阳标阳本寒,故微 寒。 盖太阳禀寒水之气而行于肤表,如天气之下连于水也。太阳在上,则天日当空,光明清 湛。 清湛,故主解百毒。光明,故杀百精老物殃鬼。太阳之气,行于肤表,故辟瘟疫、瘴气、邪 气。太阳之气,行于地中,故蛊毒入口皆吐出。治蛊毒,则中恶腹痛自除。辟瘟疫瘴气邪气 , 则时气毒疠,头痛寒热自散。寒水之气,滋于外而济于上,故治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 则阴精上滋,故不夭。阳气盛,故轻身,阴阳充足,则长年矣。 愚按∶柴胡、升麻,皆达太阳之气,从中土以上升,柴胡从中土而达太阳之标阳,升麻 兼启 太阳之寒水,细辛更启寒水之气于泉下,而内合少阴,三者大义相同,功用少别。具升转周 遍之功,故又名周麻。防风、秦艽、乌药、防己、木通、升麻,皆纹如车辐,而升麻更觉空 通。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桂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 身不老。 (《本经》有牡桂、菌桂之别,今但以桂摄之。桂木臭香,性温,其味辛甘。始出桂阳 山谷 及合浦、交趾、广州、象州、湘州诸处。色紫黯,味辛甘者为真。若皮色黄白,味不辛甘, 香不触鼻,名为柳桂,又名西桂。今药肆中此桂居多。真广者,百无一二。西桂只供发散, 不能助心主之神,壮木火之气,用者不可不择。上体枝干质薄,则为牡桂。牡,阳也。 枝干 治阳本乎上者,亲上也。下体根 质浓,则为菌桂。菌,根也。根 治阴本乎下者,亲下也 。仲祖《伤寒论》有桂枝加桂汤,是牡桂、菌桂并用也。又云∶桂枝去皮,去皮者,只取稍 尖嫩枝,外皮内骨皆去之不用。是枝与干又各有别也,今以枝为桂枝,干为桂皮,为官桂, 即《本经》之牡桂也。根为肉桂,去粗皮为桂心,即《本经》之菌桂也。生发之机在于干枝 ,故录《本经》牡桂主治,但题以桂而总摄焉。) 桂木凌冬不凋,气味辛温,其色紫赤,水中所生之木火也。上气咳逆者,肺肾不交,则 上气 而为咳逆之证。桂启水中之生阳,上交于肺,则上气平而咳逆除矣。结气喉痹者,三焦之气 , 不行于肌腠,则结气而为喉痹之证。桂秉少阳之木气,通利三焦,则结气通而喉痹可治矣。 吐吸者,吸不归根,即吐出也。桂能引下气与上气相接,则吸入之气,直至丹田而后出,故 治吐吸也。关节者,两肘两腋、两髀两 ,皆机关之室。周身三百六十五节,皆神气之所游 行。桂助君火之气,使心主之神,而出入于机关,游行于骨节,故利关节也。补中益气者, 补中焦而益上下之气也。久服则阳气盛而光明,故通神。三焦通会元真于肌腠,故轻身不老 。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羌活 内容:气味苦甘辛,无毒。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痉,女人疝瘕。久服轻身耐老 。(甘辛旧本作甘平,误,今改正。) (羌活始出壅州川谷及陇西南安,今以蜀汉、西羌所出者为佳。《本经》只言独活,不 言羌 活,说者谓其生苗,一茎直上,有风不动,无风自摇,故名独活。后人以独活而出于西羌者 ,名羌活。出于中国,处处有者,名独活。羌活色紫赤,节密轻虚。羌活之中复分优劣,西 蜀产者,性优。江淮近道产者,性劣。独活出土黄白,晒干褐黑,紧实无节,其气香烈, 其味辛腥。) 羌活初出土时,苦中有甘,曝干则气味苦辛,故《本经》言气味苦甘辛,其色黄紫,气 甚芳 香,生于西蜀,禀手足太阴金土之气化。风寒所击,如客在门而扣击之,从皮毛而入肌腠也 。羌活禀太阴肺金之气,则御皮毛之风寒。禀太阴脾土之气,则御肌腠之风寒,故主治风寒 所击。金疮止痛,禀土气而长肌肉也。奔豚乃水气上奔,土能御水逆,金能益子虚,故治奔 豚。痫痉、风痫、风痉也。金能制风,故治痫痉。肝木为病,疝气,瘕聚。金能平木, 故治女子疝瘕。久服则土金相生,故轻身耐老。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防风 内容:气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烦满 。久服轻身。 (防风始出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皆属中州之地。春初发嫩芽,红紫色,三月 茎叶俱青,五月开细白花,六月结实黑色,九月、十月采根,色黄空通。) 防风茎、叶、花、实,兼备五色,其味甘,其质黄,其臭香,禀土运之专精,治周身之 风证 。盖土气浓,则风可屏,故名防风。风淫于头,则大风头眩痛。申明大风者,乃恶风之风邪 ,眩痛不已,必至目盲无所见,而防风能治之。又,风邪行于周身,甚至骨节疼痛,而防风 亦能治之,久服则土气盛,故轻身。 元人王好古曰∶病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非羌活不能除,乃却乱反正之主君药也。 李东垣曰∶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卒伍卑贱之职也。 愚按∶《神农》以上品为君,羌活、防风皆列上品,俱散风治病,何以贵贱回别若是。 后人发明药性,多有如此谬妄之论,虽曰无关治法,学人遵而信之,陋习何由得洗乎。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紫苏 内容:气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 轻身耐老。(《纲目》误列中品,今改入上品。) (紫苏《本经》名水苏,始生九真池泽,今处处有之,好生水旁,因名水苏,其叶面青 背紫,昼则森挺,暮则下垂。气甚辛香,开花成穗,红紫色,穗中有细子,其色黄赤,入土 易生。后人于壤土莳植,面背皆紫者,名家紫苏。野生瘠土者,背紫面青。《别录》另列紫 苏,其实一种,但家野之不同耳。又一种面背皆青,气辛臭香者,为荠 。一种面背皆白者, 名白苏,俱不堪入药。) 紫苏气味辛温,臭香色紫,其叶昼挺暮垂,禀太阳天日晦明之气。天气下降,故主下气。 下气则能杀谷,杀谷则能除饮食。除,消除也。味辛臭香,故辟口臭。辟口臭,则能去邪毒。 去 愚按∶紫苏配杏子,主利小便,消水肿,解肌表,定喘逆,与麻黄同功而不走泄正气, 故《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苏子(附)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下气,除寒,温中。(《别录》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苏枝(附) 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通十 二经关窍脉络。(《新增》附。) (苏枝是茎上傍枝,非老梗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橘皮 内容:气味苦辛温,无毒。主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橘生江南及山南山谷,今江浙荆襄湖 皆有。枝多坚刺,叶色青翠,经冬不凋,结实 青圆 橘实形圆色黄,臭香肉甘,脾之果也。其皮气味苦辛,性主温散,筋膜似络脉,皮形若 肌肉 ,宗眼如毛孔,乃从脾脉之大络而外出于肌肉毛孔之药也。胸中瘕热逆气者,谓胃上郛郭之 间,浊气留聚,则假气成形,而为瘕热逆气之病。橘皮能达胃络之气,出于肌腠,故胸中之 瘕热逆气可治也。利水谷者,水谷入胃,藉脾气之散精,橘皮能达脾络之气,上通于胃,故 水谷可利也。久服去臭者,去中焦腐秽之臭气,而整肃脾胃也。下气通神者,下肺主之气, 通心主之神,橘皮气味辛苦,辛入肺,而苦入心也。 愚按∶上古诸方,只曰橘皮个用不切,并无去白之说。李东垣不参经义,不礼物性,承 《 嗽。 夫咳嗽非只肺病,有肝气上逆而咳嗽者,有胃气壅滞而咳嗽者,有肾气奔迫而咳嗽者,有心 火上炎而咳嗽者,有皮毛闭拒而咳嗽者,有脾肺不和而咳嗽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非独肺也。橘皮里有筋膜,外黄内白,其味先甘后辛,其性从络脉而外达于肌肉、毛孔 ,以之治咳,有从内达外之义。若去其白,其味但辛,只行皮毛,风寒咳嗽似乎相宜,虚劳 不足,益辛散矣。后人袭方书糟粕,不穷物性本原,无怪以讹传讹,而莫之止。须知雷 乃 宋人,非黄帝时雷公也。业医者当以上古方制为准绳,如《金匮要略》用橘皮汤治干呕哕, 义可知矣。日华子谓∶橘瓤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汤饮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饮而行于皮 肤也。夫橘皮从内达外,凡汗多里虚,阳气外浮者,宜禁用之。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青橘皮(附) 内容:气味苦辛温,无毒。主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图经本草》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橘核(附)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肾冷。(《日华本草》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橘叶(附)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导胸膈逆气,入厥阴。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 行经。(《本草衍义补遗》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辛夷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 。久服下气,轻身,明目, 增年耐老。 (辛夷始出汉中、魏兴、梁州川谷,今近道处处有之。人家园亭亦多种植。树高丈余, 花先叶后,叶苞有茸毛。花开白色者,名玉兰,谓花色如玉,花香如兰也。红紫色者,名木 笔,谓花苞尖长,俨然如笔也。入药红白皆用,取含苞未开者收之。) 辛夷味辛臭香,苞毛花白,禀阳明土金之气化也。阳明者土也,五脏之所归也。故主治 五脏 不和而为身体之寒热。阳明者金也,金能制风,故主治风淫头脑之痛。阳明之气有余,则面 生光,故治面 。 ,黑色也。《经》云∶阳明者,胃脉也,其气下行,故久服下气,土气 和平,故轻身。金水相生,故明目。下气轻身明目,则增年耐老。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木香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木香始出永昌山谷,今皆从外国舶上来,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 改呼 此为广木香以别之。《三洞珠囊》云∶五香者,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 叶间五节,故名五香。根条左旋,采得二十九日方硬,形如枯骨,烧之能上彻九天,以味苦 粘牙者为真,一种番白芷伪充木香,皮带黑而臭腥,不可不辨。) 木香其臭香,其数五,气味辛温,上彻九天,禀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主交感天地之气, 上 下相通。治邪气者,地气四散也。辟毒疫温鬼者,天气光明也。强志者,天一生水,水生则 肾志强。主淋露者,地气上腾,气腾则淋露降。天地交感,则阳阳和,开合利,故久服不梦 寤魇寐。梦寤者,寤中之梦。魇寐者,寐中之魇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续断 内容:气味苦微温,无毒。主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 益气力。 (续断始出常山山谷,今所在山谷皆有,而以川蜀者为胜。三月生苗,四月开花红白色, 或紫色,似益母草花,根色赤黄,晒干则黑。) 续断气味苦温,根色赤黄,晒干微黑,折有烟尘,禀少阴阳明火土之气化,而治经脉三 因之 证。主治伤寒者,经脉虚而寒邪侵入,为外因之证也,补不足者,调养经脉之不足,为里虚 内因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