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绛雪园古方选注 书名:绛雪园古方选注 作者:王子接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免费下载700多本医学电子书请到【中医宝典】下载中心 网址:http://zhongyibaodian.com/download/ 【中医宝典】正在整理中医学典籍,欢迎您的参与。 如有关于《绛雪园古方选注》的问题和讨论请联系邮件 2867481452@qq.com <目录> <篇名>魏序 属性:夫士君子立言,不有实学,焉能附于古圣贤之末;非有卓识,又安能窥夫古圣贤之心。 余尝 言可 上契 一百 化生 其要 十年 三 者 相 之 暇 选注,又觉珠玉之在前矣,殆仲景之功臣,古昔圣贤之羽翼也。以之砭俗学而示来兹, 流之一壶也。夫余髦矣,一官去守,匆匆北归,不能更与王子把臂朝夕,疑义相晰,不 然。书此为序,兼志别焉。 \x时雍正辛亥季春年家弟 乡魏荔彤念庭氏题。\x <目录> <篇名>自序 属性:尝读《周礼》,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声、五气、五 色视 准乎 其于 《脉 尚 轩岐着《灵》、《素》,伊芳尹巫咸作《汤液》,扁鹊解《八十一难》,皆医中上圣,莫或俪 至东汉张仲景着书一十六卷,其《伤寒论》申明六经治病,采择祖方,化成百十三方、 九十七法,处方则一成而不易,用法则万变而不滞,上绍轩黄,下开来哲,犹马迁之于 子美之于诗,平原之于书,可谓兼先圣之长,其医学之集大成者乎?厥后唐王冰始有注 宋钱仲阳发议论,迨成无己有方解,吴鹤皋有方考,柯韵伯有《名医方论》,国朝汪 集众说而成注,递相祖述,辅翼前人,厥功伟矣。独于方之有矩,法之有规,犹鲜有旁 通之者。夫用药之道,等于用兵,废孙吴之法,而曰我善为阵、我善为战,乌合之众, 足为节制之师也明矣。然车战之制,房 用之而卒以致败,则神明变化之用,终有未尽 余不敏,窃选古方之合于三方四制十剂者,为之显微阐幽,申明其方之中矩,法之中规 柔有变,约制有道,治三焦则分大小之制,处铢两则分多寡之数,其间辨五行之生化, 时之温严,审人事之阴阳虚实,与夫药性之君臣佐使,无不调而剂焉,所谓运用之妙, 一心,皆古人未发之蕴,而犹不敢参以臆说也。盖医之精义,皆具于书,顾世人习焉而 耳,因厘为三卷。上卷独明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中下二卷发明内科、女 疡科、幼科、眼科及各科之方,末附杂方药性,名曰《古方选注》。虽不敢谓有当于立 业,然古人之书本可以不朽,而余得疏通推阐于后,则质之古人,或不至以余言为缪戾 于《周礼》疾医之旨,殆亦有合也夫?遂书之以为序,雍正十年九月望后六日古吴王子 三序并书,时年七十有五。 <目录> <篇名>绛雪园古方选注条目 属性:(仲景《伤寒论》辨六经为病,非辨风寒也,其方亦以上下表里寒热为治,非专治伤寒 也。 或变, 寒论 桂枝汤,和剂祖方也。 白虎汤,寒剂祖方也。 四逆汤,温剂祖方也。 麻黄汤,汗剂祖方也。 栀豉汤,吐剂祖方也。 承气汤,下剂祖方也。 栀豉汤、瓜蒂散,宣可决壅也。 五苓散、十枣汤,通可行滞也。 附子汤、理中丸,补可扶弱也。 陷胸汤、承气汤,抵当汤,泄可去闭也。 麻黄汤、葛根汤,轻可散实也。 龙骨牡蛎汤,重可镇怯也。 石脂丸、桃花汤,涩可去脱也。 猪胆导、蜜煎导,滑可去着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燥可去湿也。 黄连阿胶汤,润可去枯也。 白虎汤,寒能胜热也。 白通汤、四逆汤,热可制寒也。 桂枝汤,解肌表之汗,是宣发形肉之阳气也。 麻黄汤,发经络之汗,是疏通血脉之阴气也。 葛根汤,解肌肉之汗,是升提津液之清气也。 大青龙汤,泄胸中之汗,清内扰之阳气也。 小青龙汤,发心中之汗,涤内蓄之水气也。 麻黄汤,邪伤营而不伤形者,竟发汗以散邪也。 桂枝汤,邪伤卫而已伤形者,服之 粥渍形以为汗也。 麻黄细辛汤,用附子升肾液以为汗也。 附子汤,用人参固肾液以止汗也。 柴胡汤,重用寒凉,阳经之邪不欲其太升也。 乌梅丸,重用辛热,阴经之邪不欲其太收也。 麻黄汤,病从外之内者,仍治其外也。 栀豉汤,病从内之外者,仍调其内也。 桂枝汤,病虽入里而表症仍在者,当先和其表也。 调胃承气汤,症虽有表而里症甚者,当先调其内也。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从半表半里者,当和其内外也。 小柴胡汤,治轻邪在腠理。 大柴胡汤,治浊邪入募原。 桂枝汤,仅解太阳初感之邪。 柴胡汤,可调三阳半表之症。 麻黄附子汤,治邪从阳分注经之症。 附子汤,治邪从阴分内注于骨之症。 小青龙汤,治表热里寒。 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 四逆散,解少阴里热。 当归四逆汤,散厥阴表寒。 通脉四逆汤,救少阴亡阳。 茯苓四逆汤,救太阳亡阴。 白虎汤、承气汤,存中焦之阴,以和胃气。 白头翁汤、四逆散,救下焦之阴,以清脾气。 麻黄附子细辛汤、黄连阿胶汤、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半夏汤、苦酒汤,治阳邪伤 少阴 桃花汤、猪苓汤,治阳邪伤少阴之阴。 附子汤、吴茱萸汤,治阴邪伤少阴之阳。 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干姜四逆汤,治阴邪伤少阴之阴。 附子督麻黄,从少阴出太阳。 大承气不设监制,从太阴入阳明。 麻黄汤,发营中热汗。 瓜蒂散、栀豉汤,吐胸中寒饮。 瓜蒂散,吐上焦之重剂。 栀豉汤,吐中焦之轻剂。 十枣汤、大陷胸丸,治中焦之水,泻之于内也。 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治下焦之水,引而竭之也。 小青龙汤,治动而逆上之水。 五苓散,治静而不行之水。 十枣汤,治弥漫之水。 大陷胸,治痞满之水。 真武汤,治沉着之水。 小青龙,治寒邪未解之水,故温以汗之。 十枣汤,治阳邪未解之水,故引而竭之。 小青龙,入太阳治阳水,功兼外散。 真武汤,入少阴治阴水,功专下渗。 乌梅丸,治阴经厥利,故兼温补。 白头翁汤,治阳邪热利,故专凉散。 十枣汤、五苓散,下太阳水道之邪。 大柴胡汤,下少阳气分之邪。 三承气汤,下阳明谷道之邪。 桂枝加大黄汤,下太阴转阳明之邪。 桂枝加芍药汤,和太阳转太阴之邪。 柴胡汤加芒硝,下少阴转阳明之邪。 大柴胡汤,下少阳无形之邪。 柴胡汤加芒硝,下少阳有形之邪。 桂枝加芍药汤,下太阴无形之邪。 三物白散,下太阴有形之邪。 四逆散,下少阴无形之邪。 大、小承气汤,下诸经有形之邪。 桂枝汤,太阳表剂,多从是汤加减。 栀豉汤,阳明表剂,多从是汤加减。 小青龙汤,义重半里,故加减中麻黄可删。 小柴胡汤,义重半表,故加减中柴胡必存。 桂枝汤,加附子,加大黄,是方外随症可复。 青龙汤加减,真武汤加减,即于方内求义损益。 附子汤、吴茱萸汤,加人参从阳固阳。 白虎汤、泻心汤,加人参从阴济阴。 当归四逆汤,不去芍药,和肝阴也。 白头翁汤,重用芩连,泄肝热也。 乌梅丸,黄连一斤,黄柏六两,重泻肝热也。 复脉汤,生地一斤,麦冬八两,急救肝阴也。 柴胡汤,有加减法者,少阳有变动之用。 乌梅丸,无加减法者,厥阴为止静之体。 桂枝汤,有疑似症;柴胡汤,亦有疑似症。 柴胡汤,有坏病;桂枝汤,亦有坏病。 桂枝汤症罢,桂枝不中与,随症治之,仍不离桂枝。 柴胡汤不中与,设法救逆,仍不出柴胡。 桂枝一味,外邪未离营卫,六经皆可用。 柴胡一味,邪留腠理半表,三阳皆可用。 桂枝汤、麻黄汤,主治太阳营卫,亦可治阳明营卫之邪。 真武汤,主治少阴水气,亦可治太阳汗后亡阳。 四逆汤,主治太阴下利清谷,亦可治太阳脉反沉者。 五苓散,主治太阳消谷水逆,亦可治阳明饮水多者。 猪苓汤,主治少阴下利,亦可治阳明小便不利。 抵当汤,主治太阳瘀血在里,亦可治阳明蓄血。 瓜蒂散,主治阳明胸中痞硬,亦可治少阴温温欲吐。 大青龙汤,脉微汗出恶风者,不可与。 白虎汤,脉浮发热无汗者,不可与。 瓜蒂散,诸亡血虚者,不可与。 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 猪苓汤,阳明病汗出多者,不可与。 承气汤,表邪未解,热不潮者,未可与。 建中汤,呕家不可与。 桂枝汤,酒家、亡血虚家不可与。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 咀〔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法〕,适寒温,服一升〔法〕。 服 令 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法〕。若汗不出者,乃服二、三剂〔法 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太阳篇》云,桂枝本为解肌,明非发汗也。桂枝甘草 辛甘 枣 解 足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甘草汤 属性: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法〕顿服〔法〕。 桂枝汤中采取二味成方,便另有精蕴,勿以平淡而忽之。桂枝复甘草,是辛从甘化,为 阳中 一里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芍药甘草汤 属性: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上二味, 咀〔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此亦桂枝汤之变,偏于营分,纯一不杂之方。 读《伤寒论》反烦、更烦、心悸而烦,皆用芍 芍,惟许弘《方议》、《圣惠方》是赤芍。今里气不 草,酸甘化阴止烦。观其去姜枣,恐生姜散表,大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加桂汤 属性:桂枝五两(去皮) 白芍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桂枝汤,太阳经药也。奔豚,肾邪上逆也。用太阳经药治少阴病者,水邪上逆,由于外 召寒 数, 四分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加芍药汤 属性: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桂枝加芍药汤,此用阴和阳法也。其妙即以太阳之方,求治太阴之病,腹满时痛,阴道 虚也 监桂 留滞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生姜四两(切)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 二枚 (擘) 上六味, 咀四味〔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桂枝汤,调和营卫,一丝不乱,桂枝生姜和卫,芍药大枣和营。今祖桂枝人参汤法,则 偏于 仍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加葛根汤 属性: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 二枚 (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 〔 桂枝加葛根汤,治邪从太阳来,才及阳明,即于方中加葛根,先于其所往,以伐阳明之 邪。 又可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加附子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 子一 枚( 上六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桂枝加附子,治外亡阳而内脱液。熟附虽能补阳,终属燥液,四肢难以屈伸,其为液燥, 骨 外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属性: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茯苓三两 白术三 两 上六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小便利即愈。 苓术芍甘,治太阳里水法也。解肌或下,水邪不去,而反变症,是非解肌者矣,当去桂 枝, 甘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去芍药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芍药专益阴气。桂枝汤去芍药者,误下阳虚,浊阴必僭于中焦,故去芍药之酸寒,存一 片阳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茯苓甘草汤 属性: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三服〔法〕。 茯苓甘草汤,治汗出不渴,其义行阳以统阴,而有调和营卫之妙。甘草佐茯苓,渗里缓 中并 虞。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属性:茯苓八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法〕,先煮茯苓减二升〔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 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 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肾气奔豚,治宜泄之制之。茯苓、桂枝通阳渗泄,保心气以御水凌,甘草、大枣补脾土 以制 草汤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苓桂术甘汤 属性: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法〕,分温三服〔法〕。 此太阳、太阴方也,膀胱气钝则水蓄,脾不行津液则饮聚。白术、甘草和脾以运津液, 茯苓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小建中汤 属性: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 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法〕,温服一升〔法〕 ,日三服〔法〕。 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曰小者,酸甘缓中,仅能建中焦营气也。前桂枝汤是芍药佐桂 枝, 胶饴 柔阳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蜀漆三两 (洗去腥)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上为末〔法〕,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法〕,纳诸药,煮 取三升,去滓〔法〕, 火迫心经之阳,非酸收可安,故去芍药,而用龙、牡镇摄,藉桂枝、蜀漆疾趋阳位,以 救卒 从阳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属性: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上四味,为末〔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法〕,温服八合〔法〕,日三服〔法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其义取重于龙、牡之固涩。仍标之曰桂甘者,盖阴钝之药, 不佐 越之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甘草汤 属性: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法〕,温服七合〔法〕,日三服〔法〕。 一药治病,是曰奇方。甘草为九土之精,生用则凉,故可伐肾泄热。治咽痛者,功在缓 肾急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桔梗汤 属性: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桔梗味苦辛,苦主于降,辛主于散,功专开提足少阴之热邪,佐以甘草,载之于上,则 能从 舟载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半夏散及汤 属性: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法〕,白饮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若不能散 服 咽之〔法〕。 半夏散,咽痛能咽者,用散;不能咽者,用汤。少阴之邪,逆于经脉,不得由枢而出, 用半 夏治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苦酒汤 属性: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法〕,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法〕,少 少 苦酒汤,治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而咽生疮声不出者。疮者,疳也。半夏之辛滑, 佐以 劫涎敛疮,即阴火沸腾,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名其汤。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小柴胡汤 属性: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三两 半夏八两(洗) 生 姜三 两(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法〕,再煎,取三升〔法〕,温服一升〔法〕, 日三服〔法〕。 柴胡汤,不从表里立方者,仲景曰∶少阳病汗之则谵语,吐下则悸而惊,故不治表里, 而以 清气 气, 自解 治在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柴胡桂枝汤 属性: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五钱 人参一两五钱 半夏二合半(洗) 甘草二两(炙) 桂枝 一两 五钱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桂枝汤重于解肌,柴胡汤重于和里,仲景用此二方最多,可为表里之权衡,随机应用, 无往 桂枝 参、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柴胡桂枝干姜汤 属性:柴胡八两 桂枝二两(去皮)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二两(熬) 甘 草 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法〕,再煮取三升〔法〕,温服一升〔法〕。 初 揭出三阳经药以名汤者,病在太阳,稍涉厥阴,非但少阳不得转枢外出,而阳明亦窒而 不降 结, 皆从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属性:柴胡四两 大黄二两 人参一两五钱 半夏二合(洗) 生姜一两五钱(切) 大枣六 枚 龙骨 钱 茯苓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法〕,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法〕, 温 足经方治手经病者,参、苓、龙、牡、铅丹,入足经而可转行于手经者也。手少阴烦惊, 从 升 少 也 之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生姜泻心汤 属性: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人参三两 甘草 三两 大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法〕,再煮取三升〔法〕;温服一升〔法〕,日三 服 泻心汤有五,总不离乎开结、导热、益胃,然其或虚或实,有邪无邪,处方之变,则各 有微 干 宰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甘草泻心汤 属性:甘草四两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法〕,再煮取三升〔法〕,温服一升〔法〕,日三 服 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 君以 将已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附子泻心汤 属性: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用) 黄芩一两 黄连一两 大黄二两 上四味, 咀三味〔法〕,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法〕,纳附子汁〔法〕,分 温 附子非泻心之药,见不得已而用寒凉泻心,故以附子名其汤。盖气痞恶寒,阳气外撤, 此际 再 用 气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半夏泻心汤 属性: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大枣 十二 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法〕,再煮取三升〔法〕,温服一升〔法〕,日三 服 方名半夏,非因呕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是少阴表证误下之,寒反入里, 阻君 半夏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栀子干姜汤 属性:栀子十四枚(擘)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法〕,分二服,温进一服〔法〕,得吐者止后 服 烦皆由热,而寒证亦有烦,但微耳。干姜和太阴在里之伤阳,而表热亦去,栀子清心中 之微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黄芩汤 属性: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再夜一服〔法〕。 黄芩汤,太少合病,自利,邪热不从少阳之枢外出,反从枢内陷,故舍阳而治阴也。芍 药、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属性: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太少合病,独治阳明者,热邪入里僭逆,当从枢转出阳明。用甘草、大枣和太阴之阳, 黄芩 容着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黄芩人参汤 属性:黄芩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干姜一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黄芩人参汤,《伤寒论》中有方而无症。此太阳才入少阳,故仿小柴胡汤之和解,用桂 枝之 守中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属性:干姜三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厥阴寒格吐逆者,阴格于内,拒阳于外而为吐,用芩、连大苦,泄去阳热,而以干姜为 之向 转,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黄连汤 属性:黄连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大 枣十 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夜二服〔法〕。 黄连汤,和剂也。即柴胡汤变法,以桂枝易柴胡,以黄连易黄芩,以干姜易生姜。胸中 热欲 专和 从上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黄连阿胶汤 属性: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一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法〕,纳胶烊尽小冷〔法〕,纳鸡子黄搅 令 芩、连,泻心也;阿胶、鸡子黄养阴也;各举一味以名其汤者,当相须为用也。少阴病 烦, 少阴 者沉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属性:浓朴八两(去皮炙) 生姜八两(切)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太阴病,当腹满,是伤中也,与吐下后邪气入里腹胀治法不同。浓朴宽胀下气,生姜散 满升 阴结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旋复代赭石汤 属性:旋复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洗) 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法〕,再煮取三升〔法〕,温服一升〔法〕,日三 服 旋复代赭石汤,镇阴宣阳方也,以之治噫。噫者,上焦病声也。脾失升度,肺失降度, 阴盛 姜、 中二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属性:赤石脂一斤(碎) 禹余粮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法〕,日三服〔法〕。 仲景治下焦利,重用固涩者,是殆以阳明不阖,太阴独开,下焦关闸尽撤耳。若以理中 与之 直 其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属性: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法〕,分温三服〔法〕。 芍药甘草附子汤,太阳少阴方也。太阳致亡阳,本由少阴不内守,少阴表恶寒,实由太 阳不 散失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属性: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麻子仁半升 生地一斤 阿胶二两 麦 门 冬半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法〕,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法〕,纳胶烊消尽〔法〕 ,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炙甘草汤,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虚劳,三者皆是津涸燥淫之证。《至真 要大 脾以 之咸 载引 津液 门户 相交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当归四逆汤 属性: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白芍三两 细辛三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 甘草二两(炙) 通 草 二两 上七味, 咀〔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当归四逆,不用姜附者,阴血虚微,恐重劫其阴也。且四逆虽寒,而不至于冷,亦惟有 调和 得行 阴, 之络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属性: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 枚 (擘) 上九味, 咀〔法〕,以水四升,清酒四升〔法〕,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日三服〔法〕。 厥阴四逆,证有属络虚不能贯于四末而为厥者,当用归芍以和营血。若久有内寒者,无 阳化 发表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乌梅丸 属性:乌梅三百个 人参六两 当归四两 黄连一斤 黄柏六两 桂枝六两 干姜十两 蜀椒 四两 上十味,各捣筛,合治之〔法〕,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 泥, 日 乌梅渍醋,益其酸,急泻厥阴,不欲其缓也。桂、椒、辛、附、姜,重用辛热,升达诸 阳, 生阳 法矣 至 肝 之 <目录>上卷\和剂 <篇名>烧散 属性:取妇人中 近隐处,剪烧灰〔法〕,以水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小便即利, 阴 裤裆穿之日久者良。阴阳易本无客邪,惟病患愈后,蕴蓄之热,乘虚袭人,溷逆三焦, 仍取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白虎汤 属性:石膏一斤(碎,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白虎汤,治阳明经表里俱热,与调胃承气汤为对峙,调胃承气导阳明腑中热邪,白虎泄 阳明 母性 阳明 自解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石膏一斤(碎,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阳明热病化燥,用白虎加人参者,何也?石膏辛寒,仅能散表热,知母甘苦,仅能降里 热, 而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竹叶石膏汤 属性: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粳米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法〕,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法〕,温服一 升〔法〕,日三服〔法〕。 竹叶石膏汤,分走手足二经,而不悖于理者,以胃居中焦,分行津液于各脏,补胃泻肺, 有 于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葛根黄芩黄连汤 属性:葛根八两 甘草二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法〕,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再服 〔 是方即泻心汤之变,治表寒里热,其义重在芩连整肃里热,虽以葛根为君,再为先煎, 无非 定,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栀子柏皮汤 属性: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栀子、柏皮,表剂也。以寒胜热,以苦燥湿,已得治黄之要矣,而乃缓以甘草者,黄必 内合 使 则在表也。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白头翁汤 属性:白头翁二两 秦皮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白头翁汤,治厥阴热利后重者,太、少二阴下利属寒,惟厥阴下利主热,以厥阴司相火 也。 者皆 乃于 胡之 如是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文蛤散 属性: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法〕,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法〕,汤用五合〔法〕。 蛤禀天一之刚气而生,故能独用建功,味咸性燥,咸寒足以胜热,寒燥足以渗湿。大陷 胸汤 斯毕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大黄黄连泻心汤 属性: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痞有不因下而成者,君火亢盛,不得下交于阴而为痞,按之虚者,非有形之痞,独用苦 寒, 即寓 伤正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茵陈蒿汤 属性: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法〕,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法〕,分温三服 〔 茵陈散肌表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中焦之郁热,山栀逐肉理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上焦之郁 热。 同义 <目录>上卷\寒剂 <篇名>猪肤汤 属性:猪肤一斤(用白皮,去其内肥,刮令如纸薄)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法〕,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法〕 ,温分六服〔法〕。 肾应彘,而肺主肤,肾液下泄,不能上蒸于肺,致络燥而为咽痛者,又非甘草所能治矣, 当 循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四逆汤 属性: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四逆者,四肢逆冷,因证以名方也。凡三阴一阳证中,有厥者皆用之。故少阴用以救元 海之 者 开 故可缓制留中,而为外召阳气之良法。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通脉四逆汤 属性: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用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其脉即出者愈。后加 减 通脉四逆,少阴格阳,面赤阳越欲亡,急用干姜、生附夺门而入,驱散阴霾,甘草监制 姜附 其脉 太阴 方之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人参四逆汤 属性: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生,去皮,切八片)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四逆加人参,治亡阴利止之方。盖阴亡则阳气亦与之俱去,故不当独治其阴,而以干姜、 附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茯苓四逆汤 属性:茯苓六两 干姜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生)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上五味, 咀〔法〕,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茯苓四逆汤,即真武汤之变方。《太阳篇》中汗出烦躁,禁用大青龙,即以真武汤救之, 何 参 逆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属性:干姜三两(强人四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猪胆汁四合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纳猪胆汁〔法〕,分温再服〔法〕。 四逆加胆汁,为阳虚阴甚从治之方,津液内竭,脉微欲绝,是亡阴亡阳。由于吐已下后, 用 胆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白通汤 属性: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脐,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白通者,姜、附性燥,肾之所苦,须藉葱白之润,以通于肾,故名。若夫《金匮》云, 面赤 之阳 由胃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属性: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法〕,纳胆汁、人尿,和令相得〔法〕,分温再 服 白通汤,阳药也。少阴下利,寒气太甚,内为格拒,阳气逆乱,当用监制之法。人尿之 咸, 阴,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附子汤 属性:附子二枚(生用,去皮) 茯苓三两 白芍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附子汤,少阴固本御邪之剂,功在倍用生、附,力肩少阴之重任,故以名方。其佐以太、 厥 开 生 君 其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术附汤 属性:白术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 十二枚 (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三服〔法〕。初服其人觉身如痹,半日 许 使 湿胜于风者,用术附汤。以湿之中人也,太阴受之,白术健脾去湿,熟附温经去湿,佐 以姜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桂枝附子汤 属性:桂枝四两(去皮) 熟附子三枚(炮,去皮脐,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切) 大 枣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三服〔法〕。 桂枝附子汤,两见篇中,一治亡阳,一治风湿。治风湿者,以风为天之阳邪,桂枝、甘 草辛 固心 用之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甘草附子汤 属性: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胜,治宜两顾。白术、附 子顾 解也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 (炮,去 皮, 上五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恶寒止,停 后 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者,下后微恶寒,显然阳气涣散于中下矣,当急救其阳,毋暇顾恋 阴气 之策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甘草干姜汤 属性: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 咀〔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同为辛甘化阳,而有分头异治之道;桂枝走表,治太阳表虚; 干 二 为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干姜附子汤 属性: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法〕,顿服之〔法〕。 干姜附子汤,救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由于下后复汗,一误再误,而亡其阳,致阴躁而 见于 势力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理中丸及汤 属性: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子黄大〔法〕,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法〕 ,日三四服,夜二服〔法〕。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法〕,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根据两 切〔法〕,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加减法 理中者,理中焦之气,以交于阴阳也。上焦属阳,下焦属阴,而中焦则为阴阳相偶之处。 仲 皆不及于汤,恐汤性易输易化,无留恋之能,少致和之功耳。人参、甘草甘以和阴也,白术 、干姜辛以和阳也。辛甘相辅以处中,则阴阳自然和顺矣。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桂枝人参汤 属性: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煮四味,取四升,去滓〔法〕,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法〕,温 服 理中加人参,桂枝去芍药,不曰理中,而曰桂枝人参者,言桂枝与理中,表里分头建功 也。 后纳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吴茱萸汤 属性: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法〕,温服七合〔法〕,日三服〔法〕。 吴茱萸汤,厥阴阳明药也。厥阴为两阴交尽,而一阳生气实寓于中,故仲景治厥阴以护 生气 故以 则参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真武汤 属性: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七合〔法〕,日三服〔法〕,后加减。 术、苓、芍、姜,脾胃药也。太阳少阴,水脏也。用崇土法镇摄两经水邪,从气化而出, 故 名真武。茯苓淡以胜白术之苦,则苦从淡化,便能入肾胜湿;生姜辛以胜白芍之酸,则酸从 辛化,便能入膀胱以摄阳。然命名虽因崇土,其出化之机,毕竟重在坎中无阳,假使肾关不 利,不由膀胱气化,焉能出诸小便,故从上不宁之水,全赖附子直走下焦以启其阳,则少阴 水邪必从阳部注于经而出矣,非但里镇少阴水泛,并可外御太阳亡阳。 <目录>上卷\温剂 <篇名>桃花汤 属性: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法〕,温服七合〔法〕,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 服〔法〕。若一服愈,余勿服。 桃花汤,非名其色也,肾脏阳虚用之,一若寒谷有阳和之致,故名。石脂入手阳明经, 干姜 尽撤 纳石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麻黄汤 属性:麻黄三两(去节) 杏仁七十粒(去皮尖)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法〕,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法〕,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汤,破营方也。试观立方大义,麻黄轻清入肺,杏仁重浊入心,仲景治太阳初病, 必从 内攘 其大 表, 戢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属性: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泡,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八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法〕, 温 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子,治寒喘也。今以麻黄石膏加杏子,治热喘也。麻黄开毛窍, 杏 虽 治法仍有营卫分途之义。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麻黄附子甘草汤 属性:麻黄二两(去节)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 温 少阴无里症,欲发汗者,当以熟附固肾,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更妙在甘草缓麻 黄,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性: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 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少阴得太阳之热而病者,用麻黄发太阳之表汗,细辛散少阴之浮热,相须为用。欲其引 麻黄 肾根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麻黄升麻汤 属性: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 十 八铢 芍药 干 姜桂枝各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 分温三服〔法〕。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法〕,汗出愈。 麻黄升麻汤,方中升散、寒润、收缓、渗泄诸法具备,推其所重,在阴中升阳,故以麻 黄升 甘淡 分热 阴气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属性: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轺,即连翘根。弘景曰∶方药不用,无人识者。苏恭 亦 退入 草二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法〕,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三升〔法〕, 分温三服〔法〕,半日服尽〔法〕。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表里分解法,或太阳之热,或阳明之热,内合太阴之湿,乃成瘀热 发黄 白皮 从小 也。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大青龙汤 属性: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 姜三两 (切)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 温 麻黄、桂枝、越脾互复成方,取名于龙者,辛热之剂,复以石膏,变为辛凉,正如龙为 阳体 用石 达下 《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小青龙汤 属性: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 草三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 温服一升〔法〕。 小青龙汤,治太阳表里俱寒,方义迥异于大青龙之治里热也。盖水寒上逆,即涉少阴, 肾虚 芍药 纲药 以敛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桂枝麻黄各半汤 属性: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麻黄一两(去节) 芍药一两 杏仁二十四粒(去皮尖) 甘 草一 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法〕 ,温服六合〔法〕。 桂枝、麻黄互复,注解者皆为两解法,是以浅陋之见测仲圣之深心,良可慨也。曷不观 其法 阴阳 为小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桂枝二麻黄一汤 属性: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甘草一两二铢(炙) 麻黄十六铢(去节) 杏 仁 十六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法〕, 温 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法。桂枝汤减用四分之二,麻黄汤减用四分 之一 第十 之向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桂枝二越脾一汤 属性:桂枝十八铢(去皮) 芍药十八铢 甘草十八铢 生姜一两二铢 大枣四枚(擘) 麻 黄十 八铢 上七味, 咀〔法〕,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二升,去 滓〔法〕,温服一升〔法〕。本方当裁为越脾汤、桂枝汤合饮一升〔法〕,今合为一方,桂 二越脾一。 桂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谓,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二 以和 脉复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葛根汤 属性: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白芍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 三两 (切) 上七味, 咀〔法〕,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法〕,纳诸药,煮取三 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覆取微似汗〔法〕,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倍葛根,以去营实,小变麻桂之法也。独是葛根麻黄治营卫 实, 则 者 经 <目录>上卷\汗剂 <篇名>葛根加半夏汤 属性: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 草 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法 葛根汤,升剂也。半夏辛滑,芍药收阴,降药也。太阳、阳明两经皆病,开阖失机,故 以升 奠安 <目录>上卷\吐剂 <篇名>栀子豉汤 属性:栀子十四枚(擘,生用)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法〕,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法〕,分为二 服 栀子豉汤为轻剂,以吐上焦虚热者也。第栀子本非吐药,以此二者生熟互用,涌泄同行, 而 既欲其宣,又欲其降,两者气争于阳分,自必从宣而越于上矣。余以生升熟降为论,柯韵伯 以栀子之性屈曲下行,淡豉腐气上蒸而为吐,引证瓜蒂散之吐,亦在于豉汁。吾恐瓜蒂亦是 上涌之品,吐由瓜蒂,非豉汁也。存之以俟君子教我。 <目录>上卷\吐剂 <篇名>栀子甘草豉汤 属性:栀子十四枚(生用) 甘草二两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得二升半〔法〕,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法〕, 分 栀子豉汤,吐胸中热郁之剂。加甘草一味,能治少气,而诸家注释皆谓益中,非理也。 盖少 之热 <目录>上卷\吐剂 <篇名>栀子生姜豉汤 属性:栀子十四枚(生用)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得二升半〔法〕,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法〕, 分 栀子豉汤加生姜,则又何说也?盖栀豉为轻剂,以吐胸中之热,若呕则热更在脾,窒于 胃矣 此章 <目录>上卷\吐剂 <篇名>栀子浓朴汤 属性:栀子十四枚(生用) 浓朴四两(姜炙) 枳实四两(汤浸,去穣,炒)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法〕,分二服,温进一服〔法〕。得吐,止后 服 栀子浓朴汤,下后遗热心烦,起卧不安,腹满,是三焦病矣,故以上涌下泄为治。凡用 栀子 <目录>上卷\吐剂 <篇名>瓜蒂散 属性: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香豉一合 上三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 稀糜 不可与瓜蒂散。(赤小豆,按本草用细粒赤豆,今人用半红半黑者,恐非) 瓜蒂散乃酸苦涌泄重剂,以吐胸寒者,邪结于胸,不涉太阳表实,只以三物为散,煮作 稀糜 即能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小承气汤 属性:大黄四两(去皮) 浓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二服〔法〕。初服汤当更衣,不 尔 承气者,以下承上也,取法乎地,盖地以受制为资生之道,故胃以酸苦为涌泄之机,若 阳明 辛 气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大承气汤 属性:芒硝三两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浓朴八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法〕,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法〕, 纳 芒硝入肾,破泄阴气,用以承气者,何也?当知夺阴者芒硝,而通阴者亦芒硝。盖阳明 燥结 实制胜之法,以攻阳明,安能使下焦燥结急去,以存阴气,故用假途灭虢之策,借芒硝直入 下焦 下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调胃承气汤 属性:大黄四两(清酒浸)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 咀〔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法〕,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法〕 ,少少温服之。 调胃承气者,以甘草缓大黄芒硝留中泄热,故曰调胃,非恶硝、黄伤胃而用甘草也。泄 尽胃 芒硝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桃仁承气汤 属性: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二两(去皮) 大黄四两(去皮)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法〕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法〕, 温服 桃仁承气,治太阳热结解而血复结于少阳枢纽间者,必攻血通阴,乃得阴气上承,大黄、 芒 热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小陷胸汤 属性:栝蒌实大者一枚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法〕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法〕,分 温三服〔法〕。 结胸,按之始痛者,邪在脉络也。故小陷胸止陷脉络之邪,从无形之气而散。 栝蒌生于蔓草 趋少阴,陷脉 故名小。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大陷胸汤 属性: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法〕纳芒硝一二沸〔法〕,纳甘遂末〔法〕, 温服一升〔法〕。得快利,止后服。 大陷胸汤,陷胸膈间与肠胃有形之垢并解,邪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邪不在一 经矣 陷。 处,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又〕大陷胸汤 属性:栝蒌实一枚(去皮) 甘遂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人参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胸中无坚,勿与之。 大陷胸汤有二方者,一陷中下二焦之邪,此陷上中二焦之邪也。栝蒌陷胸中之痰,甘遂 陷经 清化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大陷胸丸 属性:葶苈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大黄八两(去皮) 芒硝半升 上四味,捣筛大黄、葶苈二味〔法〕,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法〕, 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法〕,温顿服之〔法〕。一宿乃下。如 不下,更服〔法〕,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大陷胸丸,从高陷下,三焦并攻。结胸项强,邪据太阳之高位矣,故用葶苈、杏仁以陷 上焦 之。 水煮 热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大柴胡汤 属性: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三两 枳 实四 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一 申 大柴胡汤,下也。前章言少阳证不可下,而此复出下法者,以热邪从少阳而来,结于阳 明, 加生 二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柴胡加芒硝汤 属性: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五枚 大 枣四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二服〔法〕。以解为瘥,不解,更作服。 芒硝治久热胃闭,少阳热已入胃而犹潮热、胁满者,则热在胃而证未离少阳,治亦仍用 柴胡,但加芒硝以涤胃热,仍从少阳之枢外出,使其中外荡涤无遗,乃为合法。钱塘张锡驹 云∶应以大柴胡加芒硝,其理亦通,姑志之。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柴胡加大黄芒硝桑螵蛸汤 属性:柴胡二两 黄芩十八铢 人参十八铢 甘草十八铢(炙) 生姜十八铢(切) 半夏五 枚 (洗) 上前七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法〕,下芒硝大黄桑螵蛸,煮取一升半,去滓 〔法 柴胡加桑螵蛸汤,此亦有方而无证。大都用柴胡汤,其邪必从少阳而来,热及于阳明者, 加芒硝。热实于阳明者,加大黄。其邪入阳明,而后可议下。然里虚之应下者,加芒硝当佐 人参以安中,若加大黄,当佐桑螵蛸固阴续绝以安下,此少阳而有阳明症者,下之之方也。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桂枝加大黄汤 属性: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 两(去 皮) 上六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 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矢 不去 阴之 双解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枳实栀子豉汤 属性: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煎,取四升〔法〕,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法〕,纳豉,更 煮 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微汗、微下方也。大都瘥复必虚实相兼,故汗之不欲其大汗,下之不欲 其大 栀、 枳实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四逆散 属性:柴胡十分 枳实十分(炙) 芍药十分 甘草十分(炙)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法〕,白饮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 四逆散,与四逆汤药品皆异者,此四逆由于热深而厥也。《素问·厥论》云∶阴气虚则 阳气 微热 芍药 此 药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白散 属性: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上三味,为末〔法〕,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法〕,以白饮和服〔法〕。强人半钱匕, 羸 一杯〔法〕。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以水 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 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白散,结胸者亦可服。其义仍在, 水灌水,外寒实表,热却于内,故用桔梗、贝母开 提 破 本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麻仁丸 属性:麻子仁二升 杏仁一斤(去皮尖) 白芍八两 大黄一斤(去皮) 浓朴一尺(炙去皮) 枳 实八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法〕,饮服十丸〔法〕,日二服〔法〕。渐加,以利为 度 下法不曰承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 芍安 遂脾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抵当汤 属性: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去 皮, 酒浸) 上四味,为末〔法〕,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不下,再服 〔 抵当者,至当也。蓄血者,死阴之属,真气营运而不入者也,故草木不能独治其邪,务 必以 之血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抵当丸 属性:水蛭二十个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 大黄三两(去皮) 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法〕,取七合服之〔法〕。 时当下血,若不 下 血蓄少腹中者,亦必以水蛭虻虫攻之,乃为至当,总非桃仁承气等足以动其血,故仲景 云∶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五苓散 属性:猪苓十八铢(去皮) 茯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五钱(去皮) 上五味,为末〔法〕,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多服暖水〔法〕,汗出愈 苓,臣药也。二苓相辅,则五者之中,可为君药矣,故曰五苓。猪苓、泽泻相须,藉泽泻之 咸以润下,茯苓、白术相须,藉白术之燥以升精。脾精升则湿热散,而小便利,即东垣欲降 先升之理也。然欲小便利者,又难越膀胱一腑,故以肉桂热因热用,内通阳道,使太阳里水 引而竭之,当知是汤专治留着之水,渗于肌肉而为肿满。若水肿与足太阴无涉者,又 之方。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猪苓汤 属性: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法〕,纳下阿胶烊消〔法〕,温服七合〔法 〕,日三服〔法〕。 五者皆利水药,标其性之最利者名之,故曰猪苓汤,与五苓之用,其义天渊。五苓散治 太阳 是 取阿胶即从利水中育阴,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故仲景云∶汗多胃燥,虽渴而里无热者, 不可与也。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十枣汤 属性: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大枣十枚(擘)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法〕,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法〕 ,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法〕,温服之〔法〕,平旦服〔法〕。若下少病不 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法〕。 攻饮汤剂,每以大枣缓甘遂、大戟之性者,欲其循行经隧,不欲其竟走肠胃也,故不名 其方 佐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牡蛎泽泻散 属性:牡蛎(熬) 泽泻 海藻(洗去盐) 蜀漆(洗去腥) 葶苈(熬) 商陆根(熬) 栝 蒌根以上 各等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法〕,更入臼中治之〔法〕,白饮和服方寸匕〔法〕。小便利, 止后服〔法〕。日二服〔法〕。 牡蛎、泽泻名其散者,治湿取重咸也。盖逐水宜苦,消肿宜咸,牡蛎、泽泻、海藻之咸, 蜀 之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蜜煎导法(附) 属性:蜜七合 上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如饴,勿令焦。俟可丸,捻作挺,如指许长二寸,当热作令 头锐 蜜煎外导者,胃无实邪,津液枯涸,气道结涩,燥尿不下,乃用蜜煎导之。虽曰外润魄 门, <目录>上卷\下剂 <篇名>猪胆导法(附) 属性:大猪胆一枚 上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 猪胆导者,热结于下,肠满胃虚,承气等汤恐重伤胃气,乃用猪胆之寒,苦酒之酸,收 引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秫米半夏汤 属性:秫米一升 半夏五合 上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入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半,徐 炊令 出则 秫米半夏汤,非治奇经 络方也。按《二十六难》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 阳 阳 不环 只 用 北地之膏粱茹粟也。甘酸入胃经血分。千里水扬之万遍,与甘澜水同义,取其轻扬,不助阴 邪,炊以苇薪,武火也,火沸入药,仍徐炊令减,寓升降之法。升以半夏,从阳分通卫泄邪 ,降以秫米,入阴分通营补虚,阴阳通,卧立至,汗自出,故曰汗出则已矣。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马膏生桑桂酒方 属性:马膏( 项上脂) 生桑灰(桑枝炒灰) 桂(用桂枝) 白酒 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 坐等 《灵枢》云∶季春痹者,北地之真中风也。春三月阳气清明,其风之中人也,不能深入, 中 故外用和阳润燥涂熨之法。邪中左颊则口 于右,邪中右颊则口 于左。无邪者,筋急引颊 移口,皮肤顽痹,故用马膏甘辛柔缓以摩其急,润其血脉,通其痹。中邪者,筋弛纵,缓不 胜收,故用桂之辛热,酒之活络,急以涂其缓,和其营卫,通其血络。以桑钩钩之,钩其颊 也。坎,颊间之坎陷也。即以生桑灰者,生者,活也,随时采活桑枝炒灰,取其性锐力足, 通节窍,祛风痹。高下以坐等者,以桑灰置之坎中,务使高下浓薄相等,然后以膏熨急颊, 令桑性入络,调匀马膏舒筋润痹。三拊者,轻手拊拍其三次也。饮以美酒,病在上者,酒以 行之。啖美炙肉,助胃气上升于络也。若夫燔针劫刺,俟明者释之。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生铁洛饮 属性:生铁洛 以清水浸一伏,研澄,饮水。按《甲乙经》铁洛为饮,作为后饭。 生铁洛,未经锻炼,是炉冶间初槌生铁,飞出如蛾者,治夏令之时邪。以夏气在脏,所 恶于 大筋 气所 故以 花, 能论》又云∶夺其食则已,是谷气又在禁例。或者以麦食为后饭,并可镇肝,存之以俟君子。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泽术麋衔散 属性:泽泻十分 白术十分 麋衔五分 上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泽术麋衔,岐伯治酒风,即《风论》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其伤在脾胃,病身热解 惰, 留肌 在表 以去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药熨法 属性:醇酒二十升 蜀椒一升 生干姜一斤 桂心一斤 凡四种,皆 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酒马矢 中,盖封 涂, 渣与 至于 药熨大人之寒痹。大人者,富贵之人也。寒痹者,时痛而皮肤不仁也。其血脉筋骨虽痹, 而 气 尽 亦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角发酒 属性:左角发(方一寸左之长发) 刺厥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陶隐居云∶吹其左耳极三度,复吹其右耳三度)。再剃其 左 角之 邪客于四脏一腑之络,乃为尸厥者,以心肾为水火络,肺脾为天地络,胃为中土络,此 五络 五络 以通 醒。 犀角 腑之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兰草汤 属性:兰草 水煎服。 兰草,《纲目》曰省头草。朱震亨曰∶花叶俱香,燥湿不变。《内经》∶脾瘅口甘。岐伯 曰 自 味 之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四君子汤 属性: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炒)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上水煎,温服。 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 入 草 广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十全大补汤 属性: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生地三 钱 白 上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四君四物,加黄 、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为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过刚损柔,乃 复黄 是谓 法天 柔互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归脾汤 属性: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茯神二钱 炙甘草五分 黄 二钱 当归一钱 枣仁二 钱 (炒 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服。 归脾者,调四脏之神志魂魄,皆归向于脾也。盖五味入胃,必藉脾与胃行其津液,以转 输于 博浓 者生 中州 肾, 气灌 与远 汤用 <目录>中卷\内科 <篇名>补中益气汤 属性:人参三分(嗽者去之) 白术三分(土炒) 黄 一钱(蜜炙) 当归五分(酒焙) 柴 胡二分 或三 上件药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